南湖网讯(通讯员 牟可昕 付婷婷)1月5日,我校第214期学术沙龙——跨物种交流圆桌会议于第二综合楼C602举行。来自植科院、生科院、理学院、动科动医学院和信息学院的数十位老师、同学参加本次圆桌会议。
植科院李林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背景。他认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节点。举行本次圆桌会议,旨在加强多物种间的交流讨论,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增进合作,共同推进生命科学的进步。”
随后,老师们分享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机遇,并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进行展望。来自植科院的洪登峰老师以中国油菜生产现状与出路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和加拿大油菜生产的变化进行比较,指出中国油菜生产的不足,并提出突破的方向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随后,棉花组涂礼莉老师阐述棉花发展的困境。棉花其实是纤维表皮毛细胞,由于研究表皮毛的较少,与其他物种研究产量、种子发育截然不同,因此可以向同行借鉴的研究较少。植科院李霞老师谈到,每一个物种研究都会面临其独特的困境,面对挑战我们需要迎刃而上,有时换一个思路即可看见阳光。“大豆的大量进口说明了需求量大,因此研究大豆具有极强的生产价值,解决供求不足的问题。”另外大豆的共生固氮也是研究植物与真菌互作优良系统,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相对某个物种研究的困境,理学院位灯国老师提到自己研究的是化学小分子,并不存在物种的区分。其研究兴趣是如何将基于结构的小分子药物应用到物种的研究中,因此希望能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信息学院陈玲玲老师认为,当前大量的组学数据可能对于我们突破研究的困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药用植物的胡学博老师说,植物的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可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们可以更多的关注植物其他性状,其他研究价值。研究拟南芥气孔发育的胡红红老师提到,她希望自己对模式生物的研究可以应用到作物身上。气孔的开关对于植物抗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拟南芥气孔的研究可能对油菜能抗旱研究提供借鉴。
来自生科院的李兴旺老师主要关注3D基因组学,认为这些新的技术可能解决当前的一些研究困境,就如美国能源部资助藻类产油的研究项目,可能未来替换我们的食用油或作为生物燃油。研究油菜脂质代谢的郭亮老师也提出其他物种的研究对于我们研究非常重要,在美国研究其他物种的油脂代谢,对他当前油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来自生科院的陈振夏老师则从动物性别差异出发,提出不同物种存在不同的性别决定方式,性别不同,导致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关于动物性别的研究未来可能应用于医学领域进行精准治疗。
除了现场各位老师的分享,还有老师和同学之间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其中,在场的一位同学提出:“能否像物理的研究发展那样,由分子水平到原子水平,再到现在的量子水平,生物研究也可以进入到更小的层次?”曹罡老师回答说:“我们研究生物,更应该研究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将各个部分进行有机的结合,不能只追求更小的层次。”
会议的最后,殷平老师进行了总结:"跨物种合作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很好地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同时他还表示,作为一个科研人员,要怀揣着属于自己的梦想,要有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产生火花,激发灵感,这才是本次圆桌会议的意义所在。
审核人:李林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