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近日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2017年我校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获得者结合学习文件的心得体会,恳谈如何践行立德树人,现将来稿予以刊发。
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杨钢桥教授:《意见》提出了四个“明确”: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应遵循的基本思想和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作为研究生导师,应该深入学习领会,并在研究生培养中坚决贯彻执行。首先,研究生导师应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只有首先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才能把握教书育人的正确方向。其次,研究生导师应勤学苦练,提升内功,提高学术水平与学术修养,坚持学术研究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践,坚持学术研究与教书育人互促互进。再次,研究生导师应将研究生培养作为第一要务,要遵循研究生培养规律,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做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最后,研究生导师应关爱研究生,做到“严中有爱、严爱结合”,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为研究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工学院博士生导师廖庆喜教授:要始终以服务产业、服务农民、服务市场需求为己任开展学术研究,以立德树人为着力点、以实践技能培育为立足点、身心全面发展为平衡点,用心培育人才;把握学科特点,融合现代农业技术和工程技术,坚持实践出真知、千锤百炼出好钢、不拘一格铸人才培养理念,用心搭建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的平台,注重培养过程中的刚柔并济、点面兼顾、张弛有度、无为而治;让研究生感受“幸福感”和“获得感”,既有导师始终在身边为学习、生活和就业全方位“保驾护航”的“幸福感”,又有实现学术价值追求、师生共同成长的“获得感”。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博士生导师邓干臻教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精神,结合本职工作,通过深刻领会,我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本质是德才双謦、学研并举。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个研究生导师,做人要正、待人要仁、处事要信;虽不能才高八斗,也要学有所长。首先要以“四个自信”端正思想,教育学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要关爱学生,与学生共同规划和完成其人生和事业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三要着力培育学生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技术研发的创造能力。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刘睿教授:正如《意见》中指出的: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研究生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顺利实施。研究生导师作为我国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要时刻注重强化作为导师的基本素质,提高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能力,同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遵循研究生培养的客观规律,而且要注重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更要把“立德树人”思想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小锋教授: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要政治素质过硬,牢记“立德树人”职责,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要师德师风高尚,用自身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用自身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做好学生引路人;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要业务素质精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指导能力,助力研究生成才成长。
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冯雄汉教授:身为导师,举止言谈要为人师表,以立身立德立学为培养目标,创造自由的学术氛围,激励探索创新;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拓展国际视野,接触学术前沿;关注德育培养,在点滴细节中影响做人做事,提升家国情怀和国家责任感;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信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国亮教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育部2018年1号文件为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为我们的研究培养工作提供了指导和规范。在今后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将根据《意见》中的要求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结合自己的方式,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他们在学习中遵守纪律,多沟通、多交流,分清主次;要求学生在工作方式上,注意“三点”:努力工作、多思考、寻求帮助;在工作进展中,要有“五问”,注意工作进展的“不同阶段”:工作做了没有?工作做完了没有?工作的结果是否正确?工作的方式效率如何?工作的方式是否可以改进?可以做到前三点的同学,就是好学生;可以做到第四、第五点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在生活上,关爱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学生,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在科研方向和职业选择上,尊重学生的选择,多和学生交流,希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生一起成长,争取做立德树人的模范!
文法学院硕士生导师张翠娥教授: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基本职责。立德树人,立德为先。立德,首要是立师德。所谓正人先正己,只有立师之德,才能以师之德育生之德。立师德,要求研究生导师自身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一个具有师德的研究生导师,才能真正成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与引路人。一个具有师德的研究生导师,才能倾心指导研究生的学术成才,真心关爱研究生的心理成长,实现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一个具有师德的研究生导师,才能谨守师德标准、严把制度规范,在以德育人的过程中把握好师与生的界限、公与私的边界。
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王运教授:研究生培养的落脚点重在“人”“才”二字。研究生教育事关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问题,研究生是国家发展创新的主体力量,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因此,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是学生人生最关键时期的引路人。要做好一个研究生导师,担负着为国家民族培养人才的使命,必须在“人”“才”二字上下足功夫。“人”和“才”是研究生培养的落脚点。所谓“人”,即“成人”;所谓“才”,即“成才”。要学生成人,导师必须做好榜样,立德才能树人,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导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要学生成才,导师必须自己有才,要“学富五车”,俗话说,给学生一瓢自己必先有一桶。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写好“人”“才”这两个字,“爱生若子,视学生为己出”是应该首先要做到的,也是立德树人的最基本要求。
(本文通讯员系研究生院 李钰婧 )
审核人:范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