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网讯(通讯员 李静)4月8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彭友良教授做客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第19期作物科学高端讲坛,带来了一场以“内质网功能与稻瘟病菌致病性”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报告伊始,彭友良教授分享了40年前在华中农业大学的本科学习与生活经历,回忆起那四年“最单纯、最难忘”的时光,以自己的经历激励在场大学生把握时光,努力自我提升。接着,彭友良教授回忆起在我校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实习时初次遇到稻瘟病大发生时的经历,强调了我国当前农业粮食生产和口粮自给自足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以水稻稻瘟病防控作为研究方向的原因和意义。
报告中,彭友良教授从绿色农药设计所需候选靶标的筛选标准、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稻瘟菌效应蛋白并调控其生物功能的机理、内质网功能参与稻瘟菌致病过程的分子机制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与近期科研成果。
在谈到实验室前期发现的几丁质合成酶6可作为候选靶标用于设计绿色农药时,彭友良教授介绍,国际上很多大型农药公司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如何以真菌几丁质合成酶为靶标筛选活性农药,通常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类候选药物对几丁质合成酶活性的影响,但他们课题组的研究发现真菌中有多个几丁质合成酶编码基因,而且不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产物的生物功能和其表达量并不是正相关的,揭示了以往以真菌几丁质合成酶为靶标筛选农药策略失败的原因。同时,该方面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几丁质合成酶难以分离纯化,这也是近几年他们课题组在攻克的技术难题之一。
随后,彭友良教授介绍了稻瘟菌MoAlg3介导的N糖基化修饰效应蛋白Slp1,Slp1是一个能与几丁质结合的效应子,需要MoAlg3参与三个N-糖基化位点的修饰才能发挥其功能。他还谈到了课题组在稻瘟菌内质网滞留蛋白受体ERD2方面的最新进展,发现ERD2不仅可将传统定义的含有内质网保守定位信号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内,而且参与调控了很多重要功能性蛋白质的内质网定位,这些互作蛋白质参与调控了稻瘟菌的致病过程和细胞壁的完整性。彭友良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也暗示了一种全新的内质网定位模式。
报告结束后,彭友良教授与在场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他表示期望学生们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科研工作中,鼓励大家多提问题,通过不断质疑前人的研究来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审核人:程家森
【人物链接】彭友良教授是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曾任国际植物病理学会副主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后任国家973计划“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及控制基础研究”、“农作物重大病害成灾的机理与控制的基础研究”和“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害控制的基础研究”等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先后任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水稻抗瘟品种布局与稻瘟病防控技术”和“粮食作物基因对基因病害抗病基因布局技术研究与示范”的首席专家。彭友良教授长期从事水稻抗稻瘟病机理、水稻抗稻瘟病品种合理布局、稻瘟病菌致病性与致病型变异的分子遗传机制等研究。在Annual Review Phytopath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PLoS Pathogens和PLOS Genetics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在今年当选国际植物病理学会会士和美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