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姚江林在2017年教师节表彰奖励大会上讲话

核心提示: 9月7日,学校召开了庆祝第34个教师节暨2017年度表彰奖励大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同志在会上作了《追求卓越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讲话,南湖新闻网现予以发布,以飨读者。

 

IMG_0393

2017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办学史上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国家实施了“双一流”发展战略。这一年,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抓住发展机遇,成功入选了“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延续双甲子办学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个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7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同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明创建等方面捷报频传、屡有突破: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实现了生命科学和农学两个学科门类的全覆盖;傅廷栋院士、张献龙教授、金梅林教授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邓秀新院士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全校8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9门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新批科研项目1566项,新批科技经费达到9.17亿;SCI收录论文实现质和量的同步增长,总篇数比2016年增加100篇,达到1344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数增加44篇,达到178篇;学校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要归功于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更要归功于勤读力耕的全体华农人。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新起点,学校事业发展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外部环境、内部情况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科技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对高校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的要求更加迫切;人民对享有更高质量高等教育、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需求更加迫切;“双一流”发展战略启动实施和动态调整、滚动支持的工作机制,高校之间人才竞争、科技竞争、声誉竞争更加激烈;国家科研单位和综合大学陆续成立农学院、大力发展农科,与传统农业高校争夺人才资源、科研资源,优势学科的竞争态势更加明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流本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责任使命更加凸显。

耕读双甲子,薪火传天下。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实现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华农人身上。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更要有新作为。在此,我谈四点想法,与大家共勉:

第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流师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前,国内高校大力推动“双一流”建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没有区位优势、没有强大经济支撑的行业性特色发展高校而言,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人才就是第一资源,是“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现有的人才队伍还面临着许多短板,比如高水平人才明显不足、应用型人才青黄不接。因此,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极为关键,更为紧迫。全校上下要以更大的气魄、更广的视野、更强的力度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围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集中有限的资源,精准引进活跃于国际学术前沿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避免“漫灌式”引人。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海内外优秀人才集聚、长留狮子山,让这些才俊能在狮子山落地生根、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仅仅需要金钱、物质的筹码,更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宽松的学术氛围、广阔的学术平台,真正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成长生态。各学院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立足盘活师资存量,围绕“激发教师活力、支持人才发展”这个命题,主动思考谋划,为人才发展问诊把脉,健全人才蓬勃发展的长效机制。全校要进一步浓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各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技术支撑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应主动服务教师,为教师潜心立德树人、静心科学研究提供一流服务保障。

第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三全育人”,建设一流本科。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本科,一流大学必须要有卓越的教学。陈宝生部长说,教学决定生存,学校为教学而建;离开教学,校长就不是校长,教授就不是教授,大学就不是大学。我们必须坚持以本为本,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校党委书记高翅同志在今年的暑期中层干部研讨班上,就建设新时代一流本科提出了明确要求:再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再构建人才质量高标准并切实严格执行;提高学业挑战度,切实加强课程教学,推动挑战式教学;把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综合施策,为建设一流本科提供制度保障。希望各学院和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高翅书记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积极行动起来。要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坚持“全球视野、本土行动、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努力打造“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一流本科;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把“三全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体系,使所有课程都履行育人功能,发挥育人作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教师的本分就是教书育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养人才。一流本科教育的实现,广大教师是主力军。希望全校教师不忘初心、回归本分,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围绕建设一流本科的新要求,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艺术的钻研,在课程教学、科学实验、学术交流中,把自身能量释放出来,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调动起来,唤醒学生“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原动力,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研究生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研究生是学校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科技产出的主力军,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

第三,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强校战略,提升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水平成果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目前,我校的标志性、原创性科研成果积累仍然不够,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难以保持持续性增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资助的学科面依然偏窄,承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能力有待提升;活跃在国际国内学术前沿,能够影响国家科技决策、谋划重大项目的战略科学家严重不足。在学校事业发展新时期,要充分发挥一流科研对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和一流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我们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希望各学院特别是“双一流”学科建设依托学院,以国际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集中优势资源,组建优秀科研团队,搭建高水准科研平台,重点打造优势学科领域,着力提升解决行业领域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在本学科优势领域抢占国内制高点、力争进入国际一流行列。希望老师们继续发挥艰苦奋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主动对接国际科学前沿、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顶天、立地、育人、惠民”精准发力,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产出更多能够“顶天”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同时也要突出应用性、技术性,在“立地、惠民”上下功夫,重点破解乡村振兴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写好社会服务这篇大文章,在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升学校社会声誉。

第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影响力。国际合作交流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衡量学科建设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质量是否得到国际认可的重要指标。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看,国际评价、国际影响、国际声誉是我校学科建设的明显“短板”。比如,作为农业高校,我校农业科学不仅没能进入ESI千分之一,而且世界排名的差距还比较大。在学校事业发展新时期,全校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要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在“主动、全面”上下功夫,让国际合作交流能够“进大脑、进学院、进体系”;在全校形成“学校主导、学院主办、学科主体、师生主动、多方协同”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格局。要牢固树立国际化理念,既要有国际视野、明国际前沿,更要引国际资源、育国际英才、建国际学科、提国际声誉!

要加紧研究推进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学校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政策、举措。国际合作交流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发院要研究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引导和激励学院、学科、学者、学生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人事处要会同有关部门、学院,研究在岗位聘任、人才遴选、综合奖励、绩效分配等相关制度中,形成正向激励机制。比如,研究如何引导师生在ESI农业科学所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研究ESI高被引论文、高被引作者是否给予奖励、如何奖励,研究如何引导激励师生在国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等等。各学院要充分利用学校划拨的奖励基金,在学院奖励办法中,激励教师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导教师在学科相关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号召,学校也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全校教职工认清新使命,迎接新挑战,主动担当作为。只要华农人坚守“宏农学、扬国光”的价值追求,坚守以“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为核心的华农精神,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