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为了我们共同的节日•春生(2)

——回望双甲子校庆年的人和事

核心提示: 双甲子校庆的成功举办,是全体华农人共同努力交出的一份新时代好答卷。每一位亲历在校庆、奉献在校庆、成长在校庆、成就在校庆的华农人,共同诠释着“百廿校庆 育人大课”的深刻内涵。

小满:启动全球校旗传递

5月27日,在第九次校友代表大会上,举行了“薪火传天下”校旗传递活动启动仪式。

校旗自湖北传出,共有7个海外校友会和33个国内校友会参与传递。作为校旗传递活动的组织协调者,陈锦说,虽然和大部分校友都未谋面,但每一次的交流却十分畅快,线上沟通、活动分享、互动点赞……不知不觉中同大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一面校旗,将远在五湖四海校友的心系在了一起。

澳大利亚校友有近百人分散在悉尼、堪培拉和墨尔本等地,相距数百公里乃至一千多公里,平时难得相聚。校旗传递经过悉尼时,校友们通过微信联络,自发来到悉尼汇合,为母校120年校庆加油。澳洲校友会副会长罗双林说:“澳洲本就地广人稀,况且大家还有各自的工作安排,但却为百廿校庆千里迢迢来到悉尼,深感母校感召力之伟大。”

常晨晖是欧洲校友会的一员,因为校旗传递点设在柏林,住在图宾根的他只能在周五下班后驱车赶赴柏林。为赶在周六仪式开始前到达,他连夜驱车7个小时赶到了柏林。

校旗传递,将不同地理空间的人带回了同一个精神场域。它承载的是“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为核心的华农精神,传递的是全球校友对母校的眷念,传达的是一代代华农人永不懈怠、勇往直前的的豪迈。郭来君校友撰文道:“校旗展开刹那,我们似乎又投入母校的怀抱,似乎回到了狮山畔、南湖边,似乎闻到了桃园花香,似乎走在梧桐路上,迎面迈向美好的大学时光。”

校庆日时,在历时128天传递后,40面来自全球各地的校旗,凝聚着校友深厚情意与美好祝愿回归狮子山。校友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把校旗传递给40名2018级新同学,并现场赋诗,“薪火相传,华农人心手相连;砥砺前行,华农人携手并肩;愿华农的薪火伟业生生不息,让华农的耕读精神代代相传,意满人间!”

夏至:群贤雅集带来艺术盛宴

6月21日至7月7日,从夏至到小暑,《群贤·狮山夏至——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在我校艺术馆展出。1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应邀参展,给全校师生带来一场艺术盛宴。

策展人方志凌说,此前较少在高校做当代艺术展,特别是在一所农业大学举办当代艺术展,各方面都有较多顾虑。连续几个月的时间里,方志凌和我校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张权多方牵线,数次到广州、上海、北京等地拜访艺术家,说明来意,取得信任,最终促成展览。华南农大艺术学院教授、画家刘源为我校的人文校庆定位所感动,主动参与当代艺术展的策划、筹备和联系艺术家。

正如张权所言,艺术如何和师生建立关系,需要一些标志性的事件。这次展览就是作为一个“开瓶器”,与此后的《群贤•白露文会》等展览一起,让更多的师生能够接受高水平的艺术熏染和美育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经济学类1706班张智鑫同学说,无论是充满意蕴的作品,还是从容儒雅的艺术家,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可贵的遇见。视觉传达专业的周子恒同学说,观展览、学大师是提高自我艺术审美和艺术表达能力最好的方式,“一个人逛展览,是一个自我陶冶的过程;与好友一起逛展览,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的过程。不管哪一种过程,都是非常美好的回忆。”

“既要穿得了燕尾服,也要穿得了工作服”,是艺术馆馆长刘志伟对自己工作的定位。作为一个艺术领域的门外汉,首先要学会去欣赏艺术,“以前我们认为馆内灯打得越亮越好看,这次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反复琢磨,调换各种高度,发现其实加强明和暗的区分更能凸显每一件艺术品的格调,让观赏者更专心地沉浸在作品中。”而换上工作服,刘志伟又是另一个模样,和工人一起搬运、布置艺术品,检查螺丝钉是否松动,事无巨细,都需要照顾到。

同样在默默付出的还有保卫处特勤队队员。为了保证艺术品的安全,特勤队队员按照白天4人、晚上3人的排班,三班倒日夜坚守在艺术馆。“值守一天不是难事,可连续17天就是一场身心的考验。”负责人杨冬介绍,馆内有一把方凳,晚上站累了,三个队员便轮流坐着休息会儿,即使坐着也不敢闭眼。巡逻是体力活,深夜没有饭菜,大家就靠泡面来充饥。时值初夏,夜晚蚊虫多,队员们却不敢点蚊香,因为怕有火星不慎烧到了展品。整夜下来,带给队员们的除了黑眼圈,还有满腿的“红坨坨”。

至此,开展的校庆活动恰如往水面投出一枚小石子,打破了原本的凝静,带给师生新的触动与活力。此后,这枚小石子荡起圈圈涟漪、往外扩散,雅致有序地侵沁更多师生校友的心,越来越多的师生校友参与其中:别样毕业季、系列文化场域建设、爱校微捐……直到校庆日迎来高潮。

本文作者:学通社记者李昕茹 郭玉涛;党委宣传部记者 晓齐

审核人:彭光芒  程华东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