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通讯《坚守科技一线的人们》在学校师生的朋友圈里被刷屏,我校植科院牟同敏教授所言““假期是‘假’的”是对学校师生奋斗姿态的“画像”,让我们看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内在和价值追求。正如有老师评论说:“假期是‘假’的,可背后的奋斗却是真的!”
“假期是‘假’的”式奋斗状态里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紧迫感来自哪里?答案就在当下,就是这个“人人都是奋斗者,个个争当追梦人”的新时代。从科研工作者看学校事业发展,我们要往前更进一步,再上一层楼,必须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紧迫感要有且必须有,因为我们面临着新的变化着的现实环境,也源于我们自身寻求更好更快发展的内在诉求。
“干这一行,我们都是把一年当作两年用。”朴素的话语里给出了“方法论”。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进入了“你追我赶”的阶段,稍不留神,稍有松懈,就会被抛之脑后,想成为“并跑”者乃至“领跑”者便会成为奢望。学校拥有五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和诸多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科专业,这是我们奋斗的好基础。为此,我们得把时间抓紧抓牢,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成果和价值,进而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当然,紧迫感不能止于当下而要着眼于长远,瞄准新甲子起点上擘画的宏伟蓝图。
“假期是‘假’的”式奋斗状态里有“身先士卒”的拼命劲。以身示范,以己为样,在奋斗的路上去拼、去干、去闯,成为学校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不二选择。傅廷栋、张启发等科学家是这样做的,严建兵、殷平等青年一代才俊也是这样做的,干劲十足、拼劲十足,影响和带动了一批又一批人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去,成为奋斗路上交口称赞的奋斗佳话。
华农是我们华农人的华农,学校事业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我们不干谁干,我们不拼谁拼?在学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的使命中,我们必须有身先士卒的勇气和担当,让自己的“能量场”先行构建并开始运转,让自己的拼命劲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进而形成“拼命三郎”式的群体。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拼命劲之所以激励人还在于其不是瞎拼、乱拼、盲目拼,而是实事求是地拼,创新创造地拼,在继承学校好传统、好作风的基础上去拼,寻求更大的突破,更优的成果。可以肯定的是,拼命劲汇聚而成的将是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假期是‘假’的”式奋斗状态里有“滴水穿石”的实干范。当学校里“候鸟”一样的科学家们在南繁基地“聚会”以独特的方式庆贺春节时,金梅林、张俊彪、端木德强、郭文武、李博等老师也在学校里在假日里“忙活”。他们,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坚守里扎扎实实的奋斗。进一步想,这种实干范成就了他们,也成就了学校事业,成为华农一道独特的假日风景。
实干范的背后彰显出来的是“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华农精神和情怀。站在新时代,面对新征程,我们的事业要“顶天立地”向前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现代农业发展,为中国“三农”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提出华农方案,做出华农贡献,发出华农声音,贡献华农智慧。这一切要变为现实就必须有实打实的行动。我们不能成为清谈客,而要成为实干家。历史和现实及未来都对学校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我们的奋斗必须摒弃凌空蹈虚,必须拒绝知行不一。
点赞“假期是‘假’的”式奋斗状态不是不要假期,而是期待在新甲子的征程上,全校师生能全身心、全走心投入到学校事业发展中去,不做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而做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展现才华,实现梦想,书写价值。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闻网评论员、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辅导员 张贵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