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狮山时评 > 正文

【言论】炼造“金课”助力一流研究生培养

核心提示: 在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人才培养质量再次成为师生热议的焦点。研究生高质量的“金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研究生课堂之“金”在发问、“金”在思辨、“金”在大道。

在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人才培养质量再次成为师生热议的焦点。此前,在研究生院启动的“炼造研究生‘金课堂’”行动中,全校15个研究生培养学院围绕“研究生课程质量提升”的主题开展了随堂听课、意见反馈、教学研讨,用实际行动迎接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

课程学习依然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途径,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研究生高质量的“金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

作为高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研究生的教学不再侧重知识点的讲授与学习,研究生的课堂应该充满学术味道、思辩的声音、探究的勇气,炼造研究生“金课堂”,就是促进老师们铸金炼课,使研究生课堂有大哉之问、思辨之乐、大道之学。

研究生课堂之“金”在发问。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是创新,创新的前提在发问。有问必有思,有思必有得。古有屈原天问,苏格拉底之问,近有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问的背后是深度的思考、深沉的思索。研究生教育需要培养同学的问题意识,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论语》中,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研究生课堂,既要有因果之问、意义之问、真理之问、是非之问、逻辑之问,也要允许有无答之问、混沌之问、匪夷所思之问,这是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上的“大哉问”。研究生课堂教学中的“问”应由老师提问为主转为以同学发问为主,通过提问,增强研究生问题意识,提高研究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有问、敢问、能问、善问。

研究生课堂之“金”在思辨。《周易》里“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提出要通过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讨论来明辩事理。从《礼记•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看,“思辨”很早就是儒家提倡的认识、修养方法,大儒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则认为:“必极学问思辨之力后可以治天下国家。”研究生教育为学术性教育,需要培养研究生的思辨力,即洞察事实真相和思考分析的能力。研究生课堂不应是沉默的,而应鼓励研究生质疑,允许发出不同的声音,老师们利用思维差异,展开讨论,给出诊断式、引导式点评。“金课堂”上不仅应有你问我答、你言我语、你来我往的论战之声乐,还应有巧思卓辩、妙语连珠的思辩之快乐。研究者乐辩,才能不被浮云遮望眼,提出新观点,走出新道路。

研究生课堂之“金”在大道。“道”出自《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表示“终极真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礼记》中孔子理想的“大同”景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引用这句话,表达为人民、为人类的博大胸怀。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追求“为全球、全人类培养人才”的大道,培养有全球视野、人类情怀的研究生。华农的研究生课堂应立意高远,走出具有耕读特色的“大道”,在潜移默化中彰显中华民族传统精华,涵养研究生的家国情怀,使研究生怀报国之心、发兴校之愿、立鸿鹄之志,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华农新甲子、新征程,千秋业、须人杰。我们需要通过发掘、炼造、推广好的教学模式,建设有质感的“金”课,在研究生课堂上用大哉之问,点燃思辨之火,开启大道之学。

(本文作者系研究生院 侯顺)

责任编辑:胡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