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五一访谈录:青年教师劳动节里话劳动(2)

核心提示: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在校园里,一批青年教师正勤奋躬耕于工作一线。新甲子、新征程,在他们眼中,劳动的意义缘何?劳动的价值几许?记者走进他们,聊叙事业、畅谈情怀,分享劳动节的快乐。

田北海老师在电脑前办公【新闻中心记者蒋朝常摄】

田北海:劳动以成家国情怀

“我这几天重点关注怎样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怎样促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田北海说,在多年的《社会学导论》课程中,更应该融入科学精神、反思精神和批判精神。

整齐大方的衣着,和田北海严谨的治学相辉映。他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高需要,对个人、对学校、对社会,每个人孜孜不倦的劳动,才能完成使命担当,才能托举家国情怀。

柯利新老师接受采访【学通社记者 孙泊远 摄】

柯新利:写1到2篇文章远不及培养1到2名学生

除了零碎工作以外,柯新利最在乎的是他《社会统计与R语言》课程小班教学探索,每周20多节课的工作量让他压力倍增,但教学效果、实践操作、学生反馈等让他收获满满。

他说,作为一名高校教授,应该更关注土地管理对国家需求的贡献,应该更聚焦教书育人,因为“写1到2篇文章远不及培养1到2名学生重要”。

陈郗平老师与学生合影【学通社记者 孙泊远 摄】

陈翊平:世界一流需要大家更勤快一些

在食科院青年教师陈翊平眼中,小长假用不着出去景区“挤”,闲暇时带小孩在华农享受自然生态即算是劳逸结合。

他说,自己在教学技法上还有许多路要走,科研也刚刚起步。他说,现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被别国“卡脖子”的关键就是试剂和设备。作为科研工作者,陈翊平期望通过劳动让相关领域更具竞争力,他说:“劳动节谈劳动很有意义,因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大家更加勤快一些。”

李国亮老师为学生解疑【学通社记者 孙泊远 摄】

李国亮:“大数据”专业发展需要积年累月

在李国亮办公室,他和学生正一起讨论交流,丝毫未察觉室外脚步声。全英文PPT《生物信息学的算法》的修改、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数据”专业的对比分析,李国亮正在寻思育人良策。

他说,党代会报告把信息学科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这是他的奋斗目标和方向,而“大数据”专业就是他的突破口,这需要他积年累月的研究和实践。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