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晚,在学校图书馆二楼嘉书咖啡厅笔者参加了“寻找你·校园读书人”共同空间主题活动。活动中,资源环境学院王猛、水产学院王旭东、2016级农科张之洞班陈铭欢等3位同学分享了他们的读书故事,在与众多同学的互动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读书的热忱,同时也为自己读书之少而汗颜。
社会喧嚣,深度思考渐行渐远,“娱乐至死”成为社会的热点之一。如果有人说自己是读书人,可能会为他人所笑。在向前奔跑的路上,在追求卓越的途中,人们因走得太快更容易丢失灵魂。于我们而言,书籍就像一泓清泉,它在繁杂的社会缓缓流淌,滋养心灵。
于谦有言:“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不负韶华,唯有读书。
唯有读书,方可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是人才培养中核心通识课程建设的起点。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一流人才培育行动计划,培养创新人才创业人才”,以提升学生阅读、写作、交流合作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批核心通识课程,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阅读是获取新知之始,知行合一,写作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描画了未来教育的模样,其目标提到,到2030年确保所有青年和绝大部分成年人实现读写和计算能力。针对2019级新生,学校选拔优秀的师资,专门开设了《写作与沟通》课程。上好课的前提是阅读,是广泛大量的阅读。老师要带着学生读,学生之间要分享读书经历,一起读书,让更多的人喜欢读书,爱上读书。
唯有读书,方可知晓天下。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培养出大批富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胜任力的创新人才”这一目标,立意高远。家国情怀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理想和价值追求,涵育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磅礴之力。全球胜任力是一种与世界连接的能力,世界是平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永远不可能置身世外,“蝴蝶效应”就是一个例子。与此同时,为拥有全球胜任力,我们要秉持自己独特的尊严与风骨,扎根于中国大地办教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华中农业大学培养的学生以山的高度和海的胸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而这一切,可从书中寻找答案。
唯有读书,方可促人健康成长。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有用的书,是用来养胃的,读无用的书,是用来养心的。无论是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无论是带着问题读书,还是于百无聊赖之际读书,开卷总有益,下笔会有神。手捧心仪的书阅读,就是在和作者对话。如果说读书是在聆听作者的讲述,那么写作则是一场自己与内心的交流。林语堂说:“今日所谈的是自由的看书读书:无论是在校,离校,做教员,做学生,做商人,做政客,有闲必读书。这种的读书,得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知识浩如大海,瀚若星辰,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大学之大在大师也在大楼,图书则是大楼的软实力。如果说大学是象牙塔,那么图书则是象牙塔宝贵的精神食粮之一。“落实三全育人,培育一流人才”,需要我们让每一座楼都有书香味,让每一个人都书卷气;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文能武,追求灵魂上的卓越。
(本文作者系南湖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图书馆副馆长 张柱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