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学者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来校讲学
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王姝靖)5月29日,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来校讲学,并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校长李召虎会见了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并颁发聘书。
晚上7时30分许,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在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副校长青平主持报告会。
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分子膜生物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荷兰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致力于研究生物体的各种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建立了结晶膜蛋白的方法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1988年,因在阐明光合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和膜蛋白晶体方面的重大突破,米歇尔教授与其他两位教授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米歇尔教授首先以“Membrane Proteins: Medical Importance,Structures,Mechanisms”为题,通过一张人体典型细胞的示意图,将听众带入膜蛋白的世界。他指出,“膜蛋白是生物膜的活性成分,80%的上市药物对膜蛋白起作用,而大多数的疾病都是因为膜蛋白刺激不足或过度刺激造成的”,这说明了膜蛋白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同时,他列举了五项相关研究先后获得诺奖的实例,阐述了研究膜蛋白的重要意义。米歇尔教授结合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呼吸链的生物模型,详尽地介绍了光合作用电子传递过程中复合体的结构及构象变化,并阐述膜蛋白的结构与机制。
随后,米歇尔教授又带来题为“The nonsense of biofuels”的报告。在报告中,他通过对比过去40万年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出气温上升先于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结论,原因是温度升高刺激了生物量降解好氧菌的活性,导致了二氧化碳的产生。紧接着,米歇尔教授提出“植物能否用来生产生物燃料,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以及减少全球变暖”,详细介绍了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反应过程,指明了反应过程中能量浪费的因素,并通过详实的计算得出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效率。
学校师生与哈特穆特·米歇尔教授互动交流(供图 学通社记者 段智为 刘航)
本次诺奖学者进校园活动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主办、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承办。这是近2年第5位走进校园的诺奖学者。来自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李靖威同学说:“听诺奖学者主讲的学术报告,既是科学大餐,也是精神大餐,对个人如何静心求学、问学有很多启发。”
审核人:李一博 伍莺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