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迎新季】搭建“绿色长廊” 家访助力成长

核心提示: 2019年暑假,学校继续开展学生家访活动,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作用,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将“绿色通道”工作前移,搭建“绿色长廊”,实现“精准育人”,助力学生成长。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璟 王运涛)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精细育人方式方法,全面掌握学生及其成长环境实际情况,发挥家校协同育人作用,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连续六年开展家访,将“绿色通道”工作前移,搭建“绿色长廊”,实现“精准育人”。

“能够录取到华中农业大学很有缘,家里的三伯和嫂子都曾经毕业于华农,三伯当时在学校住的是红房子,他至今记忆犹新。从此我们家里就有了三个华农校友,未来校庆我们要相约回母校。”2019级新生刘思雨的母亲向前来家访的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王欢慧开心地说到。

科学摸排,精准帮扶。2019年招生录取工作一结束,14个学院的辅导员老师们又开启了新一轮的暑期家访。依据学校相关通知要求,各学院结合实际,将国家专项计划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孤残学生等列为家访重点,为了第一时间为2019级新生送去学校的关怀,各学院认真遴选家访对象,通过电话预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确定家访时间、路线,带着学校精心准备的助学礼包与成长礼包上路。

家校协同,助力成长。以“将帮助送到家”为核心开展家访工作,将学生学业情况、生活情况、现实表现情况、学校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定制”帮扶措施等告知家长,同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和对未来的期望,有针对性地为专业困惑的学生送上“学习计划”、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送去困难补助与资助政策,为同学们送去温暖,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样的大热天,老师你还这么辛苦来家访,学校对学生是真心爱护,我代表全家向华中农业大学表示真心感谢!” 今年录取到动科动医学院的余成凤(化名)的爷爷握着辅导员谭力铭的手热情说到。当翻越了16公里崎岖山路后,谭力铭大汗淋漓走到村委会门口,2019级新生余成凤早已等候在这里,伴着夕阳,两人又经过一段山路后,终于来到余成凤家中。通过交谈,谭力铭得知余成凤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因为身体原因在家中养病。家中的农活基本依靠七十多岁的爷爷操持。谭力铭向家长介绍了学校和学院情况,并详细解答了经济资助方面的问题。余成凤同学表示,一定好好珍惜能够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学习的宝贵机会,在未来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创造幸福的未来。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朱玲在开展家访工作时遇到一个与我校很有渊源的新生家长,今年录取到外国语学院的刘梦(化名)家在秭归县,她的妈妈说自己曾经有幸参加过与徐本禹书记面对面交流的座谈会,通过他了解了华中农业大学,而今年她的孩子考上了这所向往的大学。她希望学校在育人过程中传递的正能量能够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她也会在家里引导孩子懂得知恩感恩,用实际行动报答母校的培育。

管理科学与工程新生张梦兰(化名)在与公管学院辅导员孙凯交流中,谈到了为何选择华中农业大学。她说:“高考结束后,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了解了众多高校,从学校口碑、专业设置、未来成长等多方面对比后,我把目光锁定在了华农。当我通过多方面了解,我认为自己做了一个最正确的选择,我也开始越来越喜欢这个学校,越来越期待开学的日子,因为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她感谢高考让自己与华农相遇,她愿意将这份感恩化为未来足够的动力,在华农实现自己,创造无悔的四年大学时光。

除了新生,家访工作也要关注在校生。家住天津市蓟州区植保专业2017级的学生张瑶(化名),于2016年9月入学体检时查出有肺结核,在保留入学资格进行治疗一年后入学,植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孙超今年暑期到张瑶家看望学生,对家长提出的学校就业、公派出国、科研锻炼、经济资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表示大二正是课程繁忙的时候,要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提早进入科研团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临别时孙超向张瑶赠送了《改革开放大数据》《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两本书。

“我们学校的辅导员利用假期家访学生,走进学生家,走进学生心,给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带来了鼓励与感动,在学生心里种下了对美好生活向往并为之奋斗的希望种子。我更强烈的感受到大学辅导员工作的意义,愈发增强对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认同感。”动科动医学院连续两年负责家访工作的辅导员王运涛说道。

据悉,我校从2013年起开展辅导员家访工作,把“绿色长廊”延伸到学生家中,在走访过程中了解核实困难学生家庭状况,对其提供经济资助、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建议等帮助,同时进行国家和学校政策宣传。多年来共家访学生561户,“四难学生”家庭占比达60.9%,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比最高。2019年暑假,全校共走访学生60户,其中包括各学院29名2019级新生。

审核人:申沛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