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湖北省保康县过渡湾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袁涛(右)在过渡湾镇梅花村田间给农民讲解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杨韬摄/光明图片
国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万正杰(右)日前在韶关指导春耕生产。华中农业大学供图
3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国际远程会议中心,同济医院6位专家视频连线德国耶拿大学附属医院,回答了呼吸内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等医生们最热切关注的问题,并分享抗击新冠肺炎的中国方案。童萱摄/光明图片
湖北,武汉,气温转暖。道路两旁,绿叶正茂。
随着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解除交通管控、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荆楚大地逐渐恢复着生气与生机。
武汉,拥有80余所高校,智慧的力量不容小觑。而这些高校,同样在复工复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利用专业知识、科学技术,在助推社会恢复活力的路上,他们一直冲在前边。
精准 为复工复产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支撑,是高校助力复工复产的核心要素之一。
最近,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陈曦一直很忙碌。他告诉记者,他带着团队研发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产品——家园互助平台。
如何运用到复工复产?其中经历了一个过程。“我们最初的想法是看到武汉疫情危急,小区疫情监控、生活服务需要组织起来,于是组织志愿者开发了这个平台。后来在凌云集团提出复工管理需求之后,我们结合小区服务期间数据,紧急研发复工管理系统。”陈曦介绍。
研发系统,必须攻克复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居家隔离健康数据无法共享,健康评估缺乏科学依据,健康和行程数据没有滚动更新,复工许可规则变化等。陈曦带着团队不断优化,如今,该平台可以对每日用户的健康数据进行科学评估,实时预警,还能结合疫情期间居家数据和上级管理规定,适应多种复工管理规则。
“优势在于操作简洁,员工用微信即可操作。后台管理工作方便,支持特殊人员、出入记录、健康记录等查询功能。”陈曦介绍,平台很智能,可以对高风险地区返程人员进行自动隔离提醒,并通过二维码扫码实时根据健康情况生成复工通行证,方便查询,严格又快速地支持入厂检测工作。
如今,这个平台在武汉、咸宁等多个企业推广应用。目前,仅其中一家企业就有5500多人通过平台完成日常填报,每天3000多人扫码复工。
作为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吉红介绍了一款新产品——在疫情发生后,该团队研制了新一代智能红外设备。
陈吉红介绍,该设备测温速度快,只需0.3秒即可完成;测温精度高,温度分辨率可达0.05℃,最高测温精度优于±0.3℃;测温距离远,可达10米,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概率。
“疫情发生后,我们满负荷生产。华中数控将产能从7台/天,迅速扩大到了100台/天。”陈吉红说,从1月20日到3月26日,该企业已累计生产了2000多台设备。如今,该产品在湖北、广东、重庆、河南、北京等多省市投入使用。
有效 多种手段为企业提供服务
“看!‘柑橘院士’,我们学校的老校长。”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家住武昌沙湖港湾的邓凯玲无意中在手机上刷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正在电商平台上直播介绍秭归脐橙,邓凯玲马上下了一单。
原本秭归脐橙不愁销路,可今年因为疫情,销售渠道受阻。宜昌市秭归县和拼多多取得联系,选择把脐橙带到直播间——由秭归县副县长宋俊华向全国网友介绍秭归脐橙的特色,“柑橘院士”邓秀新则为疫情中的秭归脐橙“鉴宝”。
当天,这场由“柑橘院士”邓秀新、宋俊华主持的直播,一共销售秭归脐橙8300单,约6万斤。
疫情期间,专家们通过网络指导,也为春耕贡献智力支持。华中农大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师周广生就体验了一次“云指导”的喜悦。自从他发布《春季湖北油菜田间管理技术及操作要点》的短视频之后,找他咨询的微信、qq消息便持续不断。周广生说,雨水节气后是油菜生产的关键时期,“防早衰、促春发、重防控,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武汉的高校运用各种手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武汉科技大学医院组建了一支有特色的队伍——复工复产医疗队。自3月19日起,他们24小时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及时的防疫咨询、健康解答和疾病预防、诊疗服务,一旦发现疫情线索,做到早排查、早隔离、早救治,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如何精细化服务企业?该院专门安排健康体检车和车载CT,组织医护人员到企业为复工人员进行体检,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4小时内出具体检结果,以最便捷的流程,最大限度保证企业安全复工复产。
在企业体检现场,武汉科技大学医院的医护人员对复工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宣传、体温检测、血常规检测以及胸部CT检查,对特殊岗位的人员还增加核酸检测或血清抗体检查。
同时,武汉科技大学医院通过网络传输信息表格,将企业提供的职工基本信息进行大数据筛查,对返工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分类。截至目前,武汉科技大学医院已完成1400余人的复工复产健康体检工作,同时上门指导复工复产企业30余家。
关爱 用专业抚慰人心
广大医务人员不仅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需要得到关爱的人。“我是武汉人,也是疫情亲历者。在这种煎熬中,我很自然地就想要做些什么,特别是运用我的专业知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林思思坦言。
林思思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中心讲师,也是美国注册音乐治疗师。2013年,她从美国回国后即在母校任教,并一直在音乐治疗领域耕耘。林思思1月初回武汉过年,不想却走进了疫情中心,于是决定和同校的陈洛婷副教授、李泽慧老师一起利用专业知识抗疫。
“这次抗击疫情,医生们特别辛苦,特别是在援鄂医疗队来之前,武汉本地的医务人员都在超负荷运转。音乐治疗是个专业学科,我们平时就服务很多的医护人员及其患者。在这个特殊时刻,我对接了几个医院,希望帮助一些医务人员缓解工作压力。”林思思说。
“音乐治疗一般都是面对面的形式。但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太忙了,而治疗师受客观条件所限也没法去现场,所以我们主要采用了两套线上沟通的治疗方案——30分钟的音乐陪伴或者60分钟的音乐关怀。”
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音乐治疗的方式不是听音乐那么简单。“专业的音乐治疗师要评估治疗对象的需求和资源,并结合他们的音乐喜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音乐体验形式,或是听,或是引导其演唱,或是一同创作等。”
“我们先要了解治疗对象的需求以及平时与音乐的关系,才能有的放矢地帮他们纾解心理困境。我们很高兴收到了不少很好的反馈。有医生说,没想到这么短时间的治疗真的能让人聚焦当下,缓解焦虑。还有医生明确表示,治疗真的能让自己睡得更好。”林思思自豪地说。
除了医护人员本身,他们的家属和子女也都是各家的“心头肉”。医护人员在前线,家里的孩子就缺少陪伴,特别是被疫情困在家里的现实与孩子们喜欢在外玩闹的天性形成矛盾。“这些孩子也需要关爱啊。”林思思说。“针对这些医护人员的孩子,我们建了一个群,每天下午让这些孩子和治疗师做一些线上的音乐互动。以音乐为载体让孩子们一起沟通、交流、表达爱。”
如今,随着疫情趋缓,不少医务人员已经开始撤离。“希望回北京之后能为医务人员多做一些面对面的音乐治疗。”林思思说。
更值得关注的是,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需要守护,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工作中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更需要给予切实的康复关怀。中国感染新冠肺炎医务人员康复关怀行动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启动。此次康复关怀行动将为被感染医务人员提供系统和全面支持,包括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况进行随访观察和研究,根据评估结果对有需要者提供中西医结合康复干预,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长远支持等。
由中国工程院与腾讯共同搭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牵头,北京市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武汉市中医院共同实施的“中国新冠肺炎感染医务人员康复管理平台”,将为被感染医务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康复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而且将积累新冠肺炎康复跟踪研究方面的经验,为长期防疫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本报武汉3月27日电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蔡闯、晋浩天、章正、李盛明、张锐、王斯敏、张勇、安胜蓝、刘坤、姜奕名、卢璐 本报见习记者陈怡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季春红、蔡琳)
《光明日报》2020年03月28日 08版
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3/28/nw.D110000gmrb_20200328_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