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社团快报 > 正文

【艺术节】夏滟洲谈音乐的“色彩”与绘画的“调子”

核心提示: 6月2日晚,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夏滟洲做客狮山艺术节云上艺术生活社区,以“音乐的‘色彩’与绘画的‘调子’”为主题进行线上分享,讲述音乐与色彩的渊源。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刘丛)6月2日晚,西安音乐学院教授夏滟洲做客狮山艺术节云上艺术生活社区,以“音乐的‘色彩’与绘画的‘调子’”为主题进行线上分享,讲述音乐与色彩的渊源。

”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夏滟洲引用马克思的名言“色彩的感觉是一种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介绍音乐的“色彩”与绘画的“调子”之间密不可分。他列举了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色彩表现,浅谈诗人对色彩的处理,从诗词中的色彩出发,介绍了音乐中的色彩。他提到,绘画中“基调”一词就来自于音乐,“音乐是一种色彩的艺术,音乐的属性称为音品或音色,这告诉我们音乐和绘画一样,也是具有色彩性的。”早在宋代,人们就开始按照乐器或乐种对音乐品类进行分类,如隔板色、琵琶色等,使得音乐与色彩交织联系。此外,实验表明,音乐中常见的7个音阶的声波,与7种色彩的光波比例是大致相符的,以绿色为界,红橙黄被视为暖色调,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受;而青蓝紫被称为冷色调,给人以寒冷、宁静的感受,这和音乐的音调给人的感受相似。

“虽然作曲家创作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表现色彩,但是听众欣赏音乐时还是应当对其中的色彩有所了解。” 夏滟洲和大家分享《培尔·金特》第四幕的开场曲《朝景》,感受“乐中有画,画中有乐”的意境。乐曲之中,色彩在音调的变化间得以体现,随着音乐印象层次加重,音量加强,色彩也逐渐明亮起来,营造出晨光熹微的画面感。

接着,夏滟洲介绍了关于调性的知识。调性确定音乐的不同性质,不同的调性表现出不同的色彩,比如德国作家贝多芬钟情的B小调就表现出一种压抑的情绪。不同的作家对调性有不同的感受,调性色彩的表现力也十分明显而独特。除此之外,配器的音色,也会引起艺术家对色彩的感受,如莫扎特所作的歌剧《魔笛》中长笛是银色的。因此,如同柏辽兹所说,我们要把配器用好,把各种音响要素全部结合起来,为旋律、和声和节奏着色。

在西方,作曲家关注音色的表现,从绘画中获得灵感,可以追溯到威尼斯画派。在这些威尼斯画家的笔下,富有激情而风俗化的色彩富于变化,细腻而有旋律感。受威尼斯画派影响,音乐家们开始使用配器,并把威尼斯画家对于色彩的感受应用到音乐创造中。随后,夏滟洲通过《在山妖宫中》这部作品的欣赏,向大家展示作曲家格里格运用和声、乐器的布置,创作出的色调变化。

提及作曲家对色彩的讲究,夏滟洲和大家分享了《阿尼特拉舞曲》,这支曲子活泼灵动,体现出色彩作为音乐描绘的对象时所具有的语义性和在加强音乐美感、塑造音乐形象时具有的重要作用。最后,他又分享了乐曲《两个犹太人》的钢琴演奏版本和乐队版本,带着大家感受两种版本独有的魅力。

“音乐的过程就是声音与色彩同时发展变化的过程。”分享最后,夏滟洲引用法国作曲家梅西昂的名言总结本次线上分享,并鼓励同学们运用艺术通感,展开思维活动,感受音乐与色彩之间的联系。

审核人:沈希飞

【人物简介】夏滟洲,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重大研究专项、教育部重点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有《从中世纪到贝多芬一一作曲家社会身份的形成与承认》《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等专著。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于栩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