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毕业季】自行的气魄

核心提示: “三原色自行车真是吸睛!”6月18日,食安1601班陈琪逛完校园后,忍不住在朋友圈感叹。陈琪分享的这个“自·行”装置艺术作品,是今年毕业季文化创意活动之一,凝聚着学校对毕业生无尽的祝福和期待。

喷绘后悬挂的自行车

喷绘后悬挂的自行车

高翅书记在悬挂自行车

校党委书记高翅在悬挂自行车

喷绘完成的自行车(刘立军 供图)

喷绘完成的自行车

调制喷漆

调制喷漆(杨正莲 刘立军 供图)

“三原色自行车真是吸睛!”6月18日,食安1601班陈琪逛完校园后,忍不住在朋友圈感叹。

在陈琪的镜头下,一辆黄色自行车呈昂扬向上之态,气势如虹。这辆自行车的两个车轮之间,是下一辆自行车的前轮;这辆自行车的右侧偏下方向,则是另外一辆并行且同样昂首的自行车。就这样,一辆辆自行车交错蜿蜒,以黄色为首,中间红色,蓝色收尾。远看,就像一条巨龙,正腾空而起。

陈琪分享的这个“自·行”装置艺术作品,是今年毕业季文化创意活动之一,凝聚着学校对毕业生无尽的祝福和期待。

独自,前行

陈琪不会知道,六天前,这个创作项目还处于“让人崩溃”的境地。

彼时,刚刚接手这个任务的学校团委副书记刘立军,正尝试手动喷绘自行车。一为看效果,二为测速度。那是星期五的下午,他和王宁老师两个人,花4个小时完成了3辆自行车的喷绘工作,红、黄、蓝各一辆。视觉效果还可以,但是效率“不免让人崩溃”。为了提高效率,刘立军转而购置了2把电动喷枪,打算再次进行试喷,同时也抓紧筹集可用自行车。

转机出现在6月15日,星期一。当天的毕业季组委会会议,明确了项目场地、艺术造型方案、自行车的来源。在原来的设想里,“自·行”装置艺术创作,将由毕业生自愿捐赠自行车,然后喷涂为三原色的一种,悬挂写有毕业生信息的专属车牌,再将自行车集中摆放成艺术造型。活动结束后,自行车供学弟学妹在校园内自由使用,倡议绿色出行。考虑到工程量较大,毕业生返校时间有限,再加上天气变化多端,组委会当天决定先行搭建作品的主体架构,后续再由毕业生返校后接力完成。当天,在青年联合会的支持下,首批由教职工捐赠的5辆自行车到位,电动喷枪试喷成功。

6月16日下午,追加购置的4把电动喷枪到位。在学校建安部支持下,西社区教职工及家属捐赠的47辆自行车也已到位。刘立军、王宁和临时召集到的4名在校学生志愿者,在烈日高温下花6个小时完成喷绘。第二天,刘立军他们和学生志愿者一起,在文法学院艺术设计系老师张诠、杨艳君的指导下,于西运动场围栏处完成了首批车辆造型。

“从当时的展示效果来看,尚未达到造型要求。”刘立军说,只好请建安部再次帮忙筹集车辆。美团企业闻讯捐赠50辆共享单车,送到大学生活动中心喷绘现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了。眼看毕业生就要返校,必须尽快完成造型!早就尝尽人手短缺之苦的刘立军别无选择,只好向家人求助。

6月17日傍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前面,刘立军的父亲、岳父,傅琴老师的父亲,都成了喷绘工人。切割掉妨碍造型的无用部件,挪动自行车、调漆、喷涂、晾晒,自行车经他们的手重获新生,并最终于6月18日下午全部完成造型。

为什么要在时间紧张人手紧缺的特殊时期,穷尽一切办法去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的创作?对此,参与了自行车喷涂、造型工作的在校学生应化1702班的刘旭有自己的理解:“学校是真的关心毕业生!”

这份心意,也被水产养殖1605班毕晨感受到了,他说:“我感受到了母校对于所有毕业生最真挚的祝福。”在他看来,取“自行”之名,意在送别毕业生的同时,提醒大家“未来的路更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而自行车一辆一辆堆叠则让他读懂了母校的希冀,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勇于挑战、节节攀升。

自己,能行

对于陈琪而言,“自·行”装置艺术给她最直观的感受则是视觉冲击,她说:“红黄蓝的色彩搭配很经典,视觉上看起来很享受!”在她看来,红黄蓝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其他一切色彩,“就像是我们未来都可以有各种可能性。”

“我个人也把这理解成学校对每一个学生的期待。”陈琪表示:“母校就是我们的根基,从这里出去,每一个同学的未来都有无限种可能。”

陈琪他们从“自·行”装置艺术作品中汲取的精神养分,让负责项目落地实施的刘立军倍感欣慰。他说:“当身穿学位服的毕业生在作品前留影的瞬间,我深深地感到,连日来的艰辛是那样的值得。”

事实上,作品本身的创作过程,要比作品最终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更有感染力。短短几天,刘立军从接手任务时的“满头雾水、毫无头绪”,到一条红黄蓝相间的数十米巨龙在手下诞生,这个过程让同样参与其中的王宁都感慨万千:“每次接到新任务,都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经过不停尝试,最终都按期完成了。真的是无论何时都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

不止是王宁他们未曾料到,作品最终将以何种状态呈现,就连负责造型设计的文法学院艺术设计系老师张诠、杨艳君、陈曦等人也不太能确定。三位老师经过反复论证、商讨、碰撞,最终于6月15日拿出了4套方案,经毕业季组委会研讨确定了其中的一套方案之后,实际创作过程中又根据场地情况相应改变。

不止是整体造型方案不断优化,就连每一辆自行车如何安放都要反复斟酌。从第一辆自行车架设,到最终全部成型,张诠和杨艳君一直守在现场。如果那些天你恰巧从西运动场旁边的马路经过,你一定听到过他们的声音:这里抬高一点,那里往下一点,往左边挪一下试试,这个踏板穿过那个缝隙看看,诸如此类。

但在杨艳君看来,比这更动人的,是全体参与其中的师生不怕烈日、大雨、蚊虫,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共同协作,力争把事情做到最好。学校党委书记高翅多次到现场了解创作进展,并兴致勃勃地拿起喷枪喷涂了一辆自行车。校团委的老师们,几乎人人锻炼成了“油漆匠”。家住武汉的水产学院毕业生毕晨,在最缺人手的紧要关头,专门回校帮忙。

杨艳君称之为活态艺术,他觉得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作品的一部分。“每辆车带着过去的温度,定格此刻,迈向未来,正如我们对每位华农学子的美好期待。”他说:“期待他们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策划“自·行”装置艺术作品的文化办负责人表示,这个项目以校园生活中跟学生关系紧密的自行车为装置,以红黄蓝为色彩基调,凸显了今年毕业季主题“生命的原色”。这件作品以巨龙腾飞为基本造型,隐喻人生在曲折中的奋进,意在祝福毕业生风驰电掣,自由前行。

(本文作者系文化办杨正莲 审核人 彭光芒)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