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矢志人才培养 共商“十四五”规划
日前,理学院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十三五”情况总结与“十四五”规划展望等三个专题召开2020年暑期务虚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平,学院班子成员、系班子成员、教工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全体教授、专业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科研团队负责人、教学成果奖申报团队负责人、省级以上课程建设负责人、省级以上教改课题负责人、学院相关工作行政管理人员等近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理学院院长陈浩主持。
围绕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老师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江洪、王运等认为要充分考虑改革过程中的衔接,系、教研室层面要加强调研,充分收集一线老师的意见;石峰、董旺远认为公共基础课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要对接各学院了解相关专业需求,专业基础课教学要突出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特色;陈建军、滕怀龙认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紧跟国际形势,要改变课程内容长期固化的现状,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与一流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梁建功认为可以考虑对学生实行分类培养,设置高阶、中阶、提高等教学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邓小炎则认为数理化基础课教学不能过分强调应用;曹菲菲、陈华锋、徐艳玲、后德家等老师也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学院副院长成协设以南京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提出了推进数理化课程分级、分类、进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并从学校推行目标绩效考核的精神、考核指标与结果应用、学院推进目标绩效考核思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院制定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细则的思路。副院长谭佐军从“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与现状、发展形势分析、“十四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与战略举措解读了学院“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情况。
陈浩表示,各系要针对过去四年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双一流”建设的具体要求,思考公共基础课如何开设;要充分调研、征求意见,要通过本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彰显专业特色。他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紧紧围绕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与任务,要认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找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标“双一流”的具体要求,做好本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为一流学科提供强有力的一流数理化基础课;要以推进目标绩效考核为契机,科学制定考评体系,构建合理的目标与绩效关联机制,完善学院治理体系,提升学院管理效能;要充分利用假期,开展广泛调研,对标一流大学同类型学院,找差距、明目标,统筹谋划,科学编制好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学院“十四五”规划,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理学力量。
青平在会上指出,一是要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工作,要对标一流来制定“十四五”规划;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学院实际情况,分析清楚优势、不足、潜力与突破口;三是要坚持开放办学,要放眼世界、国内最好的理学院来学习,从而明目标、定好位;四是要有全局观念、全院观念,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要为一流人才培养上好数理化基础课程,要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理学支撑;五是要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育学术新人,建设一支有活力的学术队伍,要推进教授们给本科生授课;六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可通过局部试点,取得经验后整体推进,改革不能慢,改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班子建设 聚焦三大目标
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围绕“加强班子建设、聚焦三大目标”主题召开了暑期务虚会。
会上,学院副院长李恺总结回顾了上半年本科教学、思政课建设、师资培养、理论宣讲以及社会服务、教代会和工会等工作,并就下半年要重点推进的思政金课建设、教学成果奖申报、提升理论宣讲水平、提高社会服务影响力等工作提出了建议。院长助理胡丰顺回顾了疫情防控形势下科研项目申报、研究生线上复试、学位论文答辩和暑期云夏令营活动等重点工作,并对下半年要着力开展的举办学术会议、实施新修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等工作进行了汇报。院党委副书记吴珊结合分管工作相关内容,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在加强学院治理方面就如何加强纪律建设、如何规范管理、如何提高组织管理效能,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就如何激发活力、如何压力传导、如何示范引领,以及在学院特色工作方面就如何发挥优势、如何谋划组织、如何加强宣传等进行了交流分享,并报告了暑假期间的招生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新学期开学前后的迎接新生等工作安排。
学院院长梁伟军分享了参加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湖北代表队集训和学校新提任“双肩挑”干部培训班的心得体会。他就思政课教学、研究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宣讲和社会服务、学院日常管理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强调。他谈到,当前学院事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存在诸多问题,学院领导班子必须更加团结、更加奋发有为。要聚焦思政金课、重点马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三大目标”,进行系统谋划,持续推进,不断加强思政金课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并要提供优质社会服务,促进对外合作交流。同时,要树立“学院办大学”的理念,牢记“学院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形成领导班子团队合力,为促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院党委书记程华东在总结讲话中提出,班子成员应有三种状态。一是奋进之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实作风,始终保持一种“思上、思进、思强”的奋进姿态和“思善、思贤、思齐”的精神境界;二是团结之态,始终记牢“一班人,团结就是生命”,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规矩意识、规则意识、制度意识;三是包容之态,正人先正己、立人先立己、育人先自育、育人先育德,善于听取师生意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善于吸纳有益意见、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善于调动积极因素、善于整合有效资源。程华东说,班子成员要以身垂范、带动全院教师增强“向前看、马上干”“辩证看、务实干”“理性看、齐心干”的意识,葆有发展动能,把握发展态势,找准发展方向,紧紧依靠全体师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既要弘扬传统、发挥优势、巩固基础,又要破解瓶颈、补齐短板、做强弱项。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班子成员要坚持“周调度、日通报、随时沟通”,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教学工作“主任抓、抓主任”,学院事务“骨干抓、抓骨干”,“三大目标”要有明晰的时间表、施工图、任务单,分解到系,落实到人,最大限度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院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落实,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共谋新农科、新工科项目改革
7月26日下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在第一综合楼A202举行暑期务虚会,教育教改专家、校教学巡视组组长徐跃进教授、发展规划部王平祥部长、本科生院副院长李大鹏教授、动科动医学院院长赵书红教授、理学院成协设副院长、生科院党政负责人、教改项目及教学成果奖项目组成员等共谋新农科、新工科项目改革。会议由生科院党委书记和希顺主持。
生科院副院长唐铁军首先报告了新农科项目“以重大农业生命科学问题为导向的生物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开展的背景、思路和举措、当前进展及预期成果等,生物工程专业负责人何进教授报告了新工科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研究开展情况。赵毓教授、何进教授和唐铁军副院长分别介绍了申报2020年教学成果奖相关内容。
在集中评议和研讨环节,徐跃进、王平祥、李大鹏、赵书红、成协设等逐一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建议。徐跃进表示,拔尖人才培养要在高考和录取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生源入手,制定特殊政策吸引对生命科学热爱的优秀学生,且政策要有连续性。生物学拔尖人才要充分发挥生物学的引领作用,集合全校资源,打破学院学科界限,真正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学生评价方式,采用非常规的政策和措施。他指出新工科背景下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体现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结合学院生物工程特点,围绕环境保护、水体治理、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等方面,挖掘育人特色。关于植物学课程教学成果奖申报,他指出植物学课程在全国有较好的影响和示范,要凸显出植物学课程建设理念和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
王平祥认为,生物学人才培养有较好的基础,拔尖人才的培养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从事“0到1”、勇探无人区的人。他提到,要充分分析和借鉴拔尖计划1.0各高校改革成果,在政策、机制上勇于创新,设置荣誉学位,鼓励自由探索。李大鹏表示,人才培养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注重数理基础的同时,也要注重专业基础和人文基础,在教学模式上要将小班化、实验室体验等常态化,真正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科院院长熊立仲表示,学院将结合本次会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人才培养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革,总结优秀人才成长成才的共同点和可能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和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 熊锦 吴斌 左覃艳 审核人 成协设 吴珊 唐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