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全景(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校党委书记高翅致辞(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国讲话(学通社记者 刘博文 摄)
学者们正在认真听报告(学通社记者 周丹丹 摄)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裵梓馨 记者 川竹)9月5日上午,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扶贫办、华中农业大学主办,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处、湖北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分中心联合承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2020年第四场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
会议以线上与云端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展开。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国、我校党委书记高翅出席研讨会并发表讲话。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级领导李胜强,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蔡党明,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体系研究中心各分中心、省新型智库负责代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3所高校的教授学者,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以及我校各院系和职能部门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青平主持。
高翅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而言,此次研讨会是一次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集中发力于学理阐释的很好机会。学者们密集发声,必将有利于我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宣传和阐释。高翅谈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也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和进程。华中农业大学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强农兴农是学校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减贫扶贫的事业自学校建立开始就不曾间断。他指出,学校始终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强农兴农、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持、人才支持并付诸实践。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先后启动了“就地帮扶春耕生产”与“乡村振兴荆楚行”,组织师生投身农业生产,坚持全省域、全学科、全体系、全链条覆盖,全员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说:“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人才。华中农业大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师生‘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殷嘱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更多的科研成果和知农爱农人才,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爱国在讲话中谈到,为了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推进理论工作与实践工作相互融合促进,本次会议进行创新,除了社科理论专家外,全省奋斗在扶贫工作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各市、县、区农业农村局、扶贫办的代表,通过视频形式参加会议,参会学习,参与研讨交流。刘爱国就“社科理论界如何深入学习论述,深化理论研究”提出建议。他强调,学者们要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为根本指导,讲好关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故事,深化关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理论研究。他认为,扶贫研究虽是热门,但仍面临重要课题,主要表现在贫困治理基础理论研究、实践问题研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个方面,仍需要学者们站在战略高度、全局高度,以长远眼光深化研究,为党和政府出谋划策。刘爱国肯定了我校“乡村振兴荆楚行”系列行动,鼓励学校再接再厉,依托学科特色,发挥专业优势,做出更大贡献。
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这一重要议题,7位学者以不同的逻辑提供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研究员的报告以深入两者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为基础,明确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系依据、基本原则、效果与实践应用。来自同济大学的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专家委员会委员程国强教授在全面把握2020年减贫的战略定位基础上,提出要准确把握相对贫困问题的本质内涵、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路径,建立长效机制。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教授将统筹推进接续减贫与乡村振兴衔接与“十四五”相联系,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两手抓。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三贵教授指出两者有机衔接的重点内容包括: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体制机制和基层治理等方面。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湖北省决策支持顾问、省政府决策咨询机构委员邹薇教授与华中农业大学国家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教授专家钟涨宝分别就解决相对贫困与现阶段乡村振兴作出论述。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级领导李胜强同志、湖北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蔡党明同志结合自身工作,立足实践,回顾了湖北扶贫工作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与学者学术理论相互补充。他们明确指出湖北的实践经验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理论武装,为湖北省未来扶贫事业发展提供了基本路径。
审核人 颜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