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社团快报 > 正文

【新生周】“缤纷校园生活”系列活动(三)

核心提示: 9月13日的大学生活动中心,马勒交响曲鉴赏、国乐欣赏、非遗漫谈、醒狮观赏、折纸体验、鱼拓制作、乐友交流、街舞交流等文化艺术活动悉数与到场新生见面。这是新生周“缤纷校园生活”系列活动开展的第三天。

南湖新闻网讯(学通社记者 李帆 穆庚辰 王思涵 通讯员 邓琦琦 贾浩洋)9月13日的大学生活动中心,马勒交响曲鉴赏、国乐欣赏、非遗漫谈、醒狮观赏、折纸体验、鱼拓制作、乐友交流、街舞交流等文化艺术活动悉数与到场新生见面。这是新生周“缤纷校园生活”系列活动开展的第三天。

马勒交响曲,久久绕梁音

大学生活动中心105室举办了一场马勒交响曲鉴赏交流会。主讲人邹圣杰同学讲述了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的生平经历,带领同学们走进马勒的交响乐世界。

IMG_1649_副本

主讲人邹圣杰与大家作分享(学通社记者 汪梓言 摄)

 

通过阿巴多指挥末乐章的现场演奏视频,在场的同学们体会了交响乐团中指挥与演奏者们的默契配合,感受交响乐的独特魅力。之后,主讲人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其中一位同学用“失眠的过程”这一独特的比喻来形容这段乐曲的演奏,另一位同学则讲述自己在后面的弦乐中感受到了“迷茫”的心情,并联想到了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情节。

IMG_1669_副本

高翅老师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学通社记者 汪梓言 摄)

活动进行中,校党委书记高翅老师也来到了现场,与参与活动的同学分享了自己对马勒和音乐的理解:“音乐直击人的心灵,是最人性的东西,人一辈子可以伴随你的就是音乐和阅读。马勒的作品《大地之歌》中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可以滋养人的心灵,诗、音乐和画等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经典永不过时,交响乐是生命的乐章,最容易感染人的情绪。”

国乐传新韵,拨尔心上弦

同一时间的耕读学堂,大学生艺术团心弦民乐团的成员和同学们分享了民乐的基本知识,带领同学们感受民乐的独特魅力。民乐团团长宫照伊湄介绍了民乐的基本概念,“‘国乐’是传统民族乐器,‘传新韵’则是要将民族乐器进行传承发展,使其富有新意。”龙雨馨则讲述了“心弦故事”,介绍了民乐团和心弦民乐团,她们用独特的讲述,配以经典的演奏片段,成功拨动了在场新生的“心弦”。

龙雨馨正在教体验者弹奏古筝【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_副本

龙雨馨正在教体验者弹奏古筝(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

接下来,杨拓妮同学介绍了民乐团的四大声部及代表乐器,首先是吹管声部的笛、唢呐和笙,陶中昊以西班牙、南派、北派三种风格的竹笛吹奏,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竹笛明快的节奏、悠长的旋律。鲍泽韩的一曲唢呐吹奏,让嘹亮、豪迈的唢呐声响彻学堂,收获阵阵掌声。随后是弹拨声部的介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以及柳琴、古筝、扬琴、大中阮等乐器一一亮相在新生面前,龙雨馨现场展示了古筝和中阮的弹奏方式,古筝变幻的旋律和中阮低沉的声音不断回响,余音绕梁。

交流互动环节,新生们纷纷上台尝试演奏,并与民乐团成员进行交流。

宫照伊湄认为,中西乐器应有更多融合而非对立,“音乐是唯一能超越语言的沟通的桥梁,应寄予期望”,她希望通过普及传播民乐,提升同学们的艺术素养,让古典民乐焕发“新韵”,不断向前发展。环工2003班的王一涵表示,她在高考结束后学习了古筝弹奏:“民乐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时间的穿梭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她表示今后会继续学习民乐,感受古典民乐的独特魅力。

谈非遗新生,话文化传承

下午的耕读学堂内,大学生艺术团沐风曲艺社社长李欣煜为大家带来了一次“艺术沙龙”分享交流会。李欣煜以“非遗的新生”为主题和在场同学交流,引发大家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非遗的新生活动现场【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_副本

李欣煜与同学们交流“非遗”(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

“非遗是什么?”李欣煜从非遗入手,向新生发问,同学们争相回答并阐述自己对非遗的理解。随后,李欣煜谈到了“非遗引发的争议”,由于非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会存有“争议”。她现场播放经过创新改编的京剧和民歌,新颖的唱作形式、结合时事的唱词让同学们大呼过瘾。大家一边观看作品,一边交流评议。大家一致认为:经典作品融合现代曲艺的创新之路是非遗的正确发展方向,非遗的新生不能抛弃根本另起炉灶,要先保留传统再寻求突破。

“如何传播文化能使多数人接受?”李欣煜又抛出了新的疑问,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能接受的最大宽度,就是文化能发展的最大广度”。文化的传播发展方向须取决于大众的审美和包容程度,只有适度的创新才能让多数人接受,才是“非遗”真正的新生。艺术沙龙结束后,社会学类2004班的马平川表示,他通过此次艺术沙龙重新认识了非遗,将继续关注非遗的保护发展动态,为非遗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趣味观舞狮,传醒狮文化

在耕读学堂旁边的舞厅,由工学院18级硕士研究生徐朗及校舞狮队成员进行了一场醒狮文化交流会。

首先,通过一段PPT,徐朗同学介绍了南狮北狮两种分类——南狮重意,北狮重技。南狮狮头的传统造型上有“刘备狮”“关公狮”“张飞狮”,南狮的仪式包括采青和点睛,其中点睛与点金谐音相同,寓意好的兆头。到场同学还共同欣赏了春晚上的舞狮节目以及校舞狮队的狮子醉酒、跨年表演等,视频上的一句话也代表了舞狮人们的心声:“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狮。”

杨国斌正在为体验者讲授参与者狮头内的“小机关“【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_副本

杨国斌正在为体验者讲授参与者狮头内的“小机关“(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

随后,舞狮队成员展示了醒狮蹬腿、大跳等动作,并邀请同学们去台前体验。舞狮队的同学们现场手把手教新生们操作狮身狮头,控制眨眼张嘴等动作的表现,同学们投入其中,啧啧称奇。

参与活动的食科2005班吴艳林谈到:“今天对舞狮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背后的知识,希望醒狮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折纸观世界,感工艺魅力

大学生活动中心105室内,堆满了一叠叠彩纸和制作工具。30余名同学围坐在一张张桌子旁,跟随学长学姐们的指导制作纸工艺品。

折纸鸢飞活动中体验者们专心制作着折纸作品【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_副本

体验者们专心制作着折纸作品(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

“用衍纸笔穿过细纸条的头部,再慢慢旋转,直到整个纸条转成圆盘后用镊子夹下来,再用手把其中一头捏尖,花瓣就做好了。”水产1802的刘璇作为活动负责人之一,正耐心指导着新生们制作衍纸工艺品。在确认同学们没有疑问后,她又走向下一桌面对彩纸无从下手的同学,教起了彼岸花的折纸制作。

水族1802的杨宁川和水产1802的段米芳是刘璇的同伴,也是本次活动的“指导老师”。“在之前我们院举办的鱼文化节中,我们三个同属于一个折纸小组。在听到要给新生举办活动的消息时,刘璇找到我们提出了举办这次制作纸工艺品活动的想法。”杨宁川说道。他们在网络上搜集素材、购买工具,早早地做好了准备活动。杨宁川看着忙碌的新生们说道:“之前也有担心过新生会不会对手工制作不感兴趣,不过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外院2003的张婉君和室友一同参加了这次活动。在指导下,她用铅笔在模板彩纸上描出绿叶的形状,并在剪裁时反复比对模板,剪出一片片圆润的树叶;而她的室友拿着剪刀,将一小截双面胶带剪成绿豆大小,递给负责制作花瓣的同伴。制作过程中,时不时有细碎的纸屑从她们指间掉落。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分工合作,带有绿叶簇拥着紫色花朵图案的风铃完工了。“我们会把它带回去,挂在宿舍里的门上。”看着完工的风铃,张婉君十分满意。

鱼拓画制作,感受渔文化

除了能烹饪成佳肴,鱼还能用来作画,你相信吗?傍晚时分,以鱼为主要作画材料的鱼拓画制作活动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广场举办。

体验者正在用手将颜料涂匀【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_副本

体验者正在用手将颜料涂匀(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

“鱼拓画历史悠久,起源于宋代,在明清时期发扬光大,并流入日本,产生不同的流派。”来自水产科普协会的王毓麟对鱼拓起源的介绍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据了解,类比于碑拓,鱼拓即是以鱼为拓片,涂以颜料,将鱼的形态纹理印在宣纸上。鱼拓最早被用来记录所钓鱼获的尺寸大小,而后因其纹理逼真传神,演变为一种艺术形式,即鱼拓画。

体验者们正在制作鱼拓【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_副本

体验者们正在制作鱼拓(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

随后,在水科协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色彩纷呈、风格各异的鱼拓画渐次产生。其中,文法学院2020级新生杨国録的梦幻色彩鱼拓作品引来数人赞叹和拍照,他分享道:“作为绘画另一种表现形式,鱼拓不仅能够让我们体验和感受到渔文化的乐趣,还能增强我们对学院和学校的认同感。”

乐友交流会,音乐冶情操

入夜,从大热的西班牙歌曲“despacito”到年轻人耳熟能详的“lemon”,婉转的小提琴声和着清脆的笛音演奏着一曲曲流行乐,响彻耕读学堂。

乐友交流会上李泽巍和其同伴展示歌曲《Despasito》_副本

李泽巍和其同伴展示歌曲“Despasito”(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

这是水产学院的李泽巍和工学院的董和霖的第五次合奏。在演奏完开场预热的流行歌曲后,他们在台上随意坐下,用诙谐的语言向新生们介绍他们的乐器。从原始时代以丹顶鹤翅骨作笛到如今常见的竹笛,从笛子的发展历程谈及笛子的构造功能,李泽巍对笛子的相关知识显得烂熟于心。而董和霖则以他18世纪的小提琴为示范,从乌龟壳等西方传说入手,向观众普及小提琴的有关知识。

交流会中,二人提出让现场观众编曲,他们进行即兴和声演奏。在编曲过程中,董和霖应观众要求,演奏了传统曲目《梁祝》,博得阵阵掌声。一曲《送别》,交流会在悠扬的乐声中落幕。

共观街舞秀,燃热血青春

七月流火的夜晚,大学生活动中心练功房内的气温却比室外高了一个度。一阵又一阵欢呼声传出,在场新生们一褪初入学的羞涩与生疏,团团围坐高声回应着中间热舞的街舞社社员们。

街舞爱好者们为大家演示舞姿【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_副本

街舞爱好者们为大家演示舞姿(学通社记者 孙嘉豪 摄)

舞者之间的相互较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机械舞所展示的极强肢体控制力,地板舞华丽的步法,甩手舞奔放的快节奏舞蹈,无一不让现场的同学们欢呼鼓掌。台上的舞者们洋溢着笑容,跟随节奏即兴舞蹈。

交流会最后,社员的柔情机械舞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一改街舞采用快节奏音乐的传统,舞者以《我怀念的》作为背景音乐,用一系列故事性的舞蹈动作展示对于爱情的怀念与不舍。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2020级研究生新生李贝说道:“我对街舞很感兴趣,可我大一时的迎新季没有街舞相关的活动可以参与。如今再次以新生的身份参加迎新活动,终于得以圆梦。科研之余,我也会用跳舞的方式解解压。迎新季的活动非常丰富多彩,我十分期待即将开始的研究生生活。”

审核人:吕瑞凯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