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新生周】校史陈列馆特展:融入大学生活从了解校史开始

核心提示: 融入大学生活从了解校史开始,9月9日起,校史陈列馆开始迎接2020级新生参观。

9月9日起,校史陈列馆开始迎接2020级新生参观。走进大门,“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校训墙成了备受欢迎的打卡点,学生和家长们也在正厅摆放的华农全貌沙盘前驻足观看,拍照留影。不少华农“萌新”,选择从了解我校122年的办学历程开始,开启属于自己的大学时光。

精心准备,迎接“生命的萌新”

校史馆展厅【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_副本

校史馆展厅(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

“我要发挥余热,站好校史讲解的最后一班岗!”工学院机械化2017级的张竣伊开玩笑说。作为一名大四学生,她按照学校发布的返校时间和防疫要求,于八月底回到阔别了半年的校园。到校后,她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自己已经工作许久的校史馆:“想到今年如期而至的新同学,我要让校史馆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他们。

为了更加熟练地做好讲解工作,讲解员们进行了集体培训:再读校史资料,提高熟练程度;翻阅学校新闻,丰富讲解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讲解能力,保证讲解效果,留学服务中心老师陈婉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同学们的语言功底都很好,英语口语都没有问题,仪态也非常大方,建议同学们在尊重学校历史的情况下,根据来访者的特点调整自己的讲解词,从而能够更好地与来访者找到共鸣点,从而实现介绍校情、传播学校精神的目的。”陈老师对同学们的英文讲解内容和讲解技巧提出建议。

校史馆展厅【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 (2)_副本

校史馆展厅(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

“我们是因为校史结缘的一群人,因为有缘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大家相处特别简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讲解队队长冯小萌根据讲解员自愿报名的情况,将值班表安排的满满当当。“我特别期待为新生作讲解,说不定我就是影响他的那个人。因为上一届优秀的讲解员也是同样影响了我,我觉得要珍惜在大学里碰到人和事,那终究会成为我们成长中最珍贵的回忆。”讲解员向彬荣说。

继往开来,百廿历史展风华

“‘凡民俊秀皆入学,天下大利必归农。’湖北农务学堂创办人、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开学典礼上亲笔题写了这副对联,既表达了他对教育的厚望和对振兴农业的期待。”从这副对联开始,前来参观的新生们走进本次“校史陈列馆特展”,通过图文展板和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物品倾听着学校双甲子的峥嵘岁月和发展成就。

校史馆讲解员带领新生参观校史馆【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_副本

校史馆讲解员为新生讲解(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

“1938年夏,抗日战火逼近武汉,学校被迫迁至湖北恩施五峰山,这是学校水陆两路西迁图。”从清朝的湖北农务学堂到现在的华中农业大学,学校水陆两路西迁图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学校先辈们的艰辛与执着。

20级新生观看校史馆展品【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 (2)_副本

20级新生仔细观看校史馆展品(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

展台上还摆放着八十年前师生使用的教学器械和生活物品,新生们驻足观看。看着从侵华日军缴获的兽医器械,一位来自动医专业的新生说道:“战乱中坚持办学,真不容易!”在观看老校门的图片时,一名新生询问它现在的位置。讲解员答道:“因为安全原因,老校门已经被拆除,但是‘华中农学院’几个大字仍镌刻在主楼上,老一辈华农人的精神会永久流传。”

同学们近距离观看校史馆展品【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_副本

同学们近距离观看校史馆展品(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

除了悠久的历史,校史馆也向同学们展示了一流学科、教学成果以及学校以“六个一”为代表的科研成就。在玻璃展架上,陈列着“湖北白猪”、水稻等农产品标本,几名植科专业的新生看见傅廷栋和张启发两位院士的科研成果后显得非常激动,拿出手机拍照留影。

20级新生听讲解员讲述【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_副本

20级新生听讲解员讲述(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

介绍徐本禹支教事迹、校园志愿者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的展板也深吸引了同学们的关注。几名正在参观的新生表示,自己在入学前就曾了解徐本禹老师“感动中国”的故事,引发了自己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

资源与环境学院环科2001班的吴喆、曹骏同学在来到华农的第一天同时选择了参观校史陈列馆。他们在参观结束后表示,“大美华农”是他们对校园的直观印象。在校史馆中,他们也感受到了一代代华农人办学治校的奋斗历程,自己会牢记“勤读立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

同学们听校史馆讲解员讲述离心机的历史【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_副本

同学们听校史馆讲解员讲述离心机的历史(学通社记者 黄荣菁 摄)

回顾双甲子的办学历史,同为环工专业新生的王培正谈到了自己对未来的展望。他说,学校正在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他打算尽早走进实验室开启自己的学术梦想。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 石航瑞 孔繁霄)

责任编辑:徐行 汤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