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友谊万岁(通讯员 窦昕彤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窦昕彤 魏子淦)5月9日,由外国语学院承办的校园文化立项活动“文化里的清明,梦想中的风筝”在二十四节气柱广场举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袁谦以及40多位同学参与了现场活动,中外学生通过一起绘画风筝、制作风筝、放飞风筝,共同触摸中华传统文化的脉搏,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与精彩。
清明走过烟雨逝
丝线的牵动是家乡的柔情。本次活动的负责人,外国语学院的张楷琦同学来自风筝故里——潍坊,对于风筝他再熟悉不过。活动开始,他用流利的英文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要流程,交代了活动的背景与目的。同时,另一位负责人闫奕莹同学按照分组为参与同学分发了制作风筝的物资并讲解了制作风筝的步骤。
“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携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清明放风筝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游艺活动,祈求放走晦气、消灾减难。“纸鸢”就是风筝,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吴楠同学在与留学生库亚尔合作绘制风筝时,就向他科普了风筝的其他别称:纸鸢、风琴、鹞子、纸鹞等。外国语学院的刘玥利同学则是用简单幽默的方式向留学生侯赛因介绍了清明节的历史与风筝的历史。
袁谦为大家介绍清明的文化与习俗时,“扫墓前必须要禁食”这一习俗引起了留学生们的兴趣。正值斋戒月(Fasting Month),按照穆斯林的习俗,在这个月里他们在白天不能够饮水也不能够吃饭。这与清明扫墓前禁食以示对祖上的虔诚十分相似,本次活动在语言交流的基础上促成了文化交流。
风筝采撷梦想飞
伴随着大家的欢声笑语,原本洁白的风筝纸被五彩缤纷图案的覆盖起来,有生动形象的愤怒的小鸟,有惟妙惟肖的猪猪侠,还有简约美观的彩虹图画......做风筝易,放风筝难。张楷琦同学向大家介绍了放风筝的正确方法:右手拖着风筝中间的木棍,左手拿着线圈,逆着风边跑边松开右手,同时左手需要放线,边跑边放,风筝就会乘风而上。在听完他的讲解后,留学生朋友们都跃跃欲试。其中留学生侯赛因第一次放风筝就成功了,被大家夸赞有潍坊人的“基因”。
外国语学院郑斯媛同学与埃及留学生阿塞德都是语言的爱好者,他们喜欢西班牙语也热爱英语,两人像是多年的好友一般在树荫下交谈甚欢。郑斯媛同学感慨道:“今天和留学生交流非常开心,我运气很好,遇上了热爱语言学习的阿萨德。除了交流风筝文化,我们还聊了关于语言的话题,这种用英语交流的感觉真的很棒!”
蔚蓝色的天空被一只只风筝点缀,其中,外国语学院陈若雯、李青雨同学与留学生阿提克的风筝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风筝上,是两个牵着手的小女孩,一边是陈若雯同学写的Pakistan,另一边则是阿提克写的China,象征着中巴真挚的友谊。
飞向另外一个梦想
在放飞大家一起制作的风筝后,活动进入了尾声,主办方给同学们发放了潍坊风筝纪念品并拍摄了合照。本次活动还与齐民学社合作将大家制作的风筝进行义卖,募集到的善款将会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让语言与文化的风筝在他们的天空翱翔。
本次活动反响良好,活动的负责人张楷琦和闫奕莹表示:”虽然活动准备期是辛苦的,但我们收获颇丰,不仅开心于文化交流会的圆满成功,更为中华优秀节日文化和家乡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而感到骄傲。外国友人的热烈反响是对我们这次活动的肯定,希望以后能多多和外国留学生进行交流,作为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也应该学精专业知识,承担交流重任,更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
审核人:许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