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七章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1977年至1992年的历史,这个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时期。该时期粉粹了“四人帮”,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系统回顾该时期重要历史事件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1.1977年7月,邓小平复出;1977年8月,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文革结束。(1977年底,“文化大革命”中一度中断的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到来。)
2.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中央到地方,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推开;到1982年底,全面平反冤假错案。
5.开展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三)农村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5.调整国民经济,1979年,确立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新“八字方针”;开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改革;试办出口特区。
6.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1978年,小岗村创造包干到户;1982年,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1980年,批准广东、福建两省设置经济特区。
8.1979年到1982年间,开展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四)党的十二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9.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1984年-1985年,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科学技术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决定;完成“六五”计划和制定“七五”计划;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宪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五)党的十三大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定
11.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
(六)国防战略的调整
10.军事战略防御、诱敌深入”改为“积极防御”。1985年,作出百万裁军的决策。
(七)“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12.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2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不断充实“一国两制”构想;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八)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13.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发表中美正式建交联合公报。
(九)经受政治风波的考验和治理整顿的完成
14.经受1989年政治风波的考验;1989年6月,召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形成新的中央领导集体;1989年8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重视加强对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积极开展外交活动,有效应对外部挑战;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1922年3月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宣布治理整顿主要任务基本完成,治理整顿期间完成“七五”计划。
(十)邓小平南方谈话
15.1992年1-2月,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二、深刻认识党在该时期的重要贡献和成就
(一)实现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冲破了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作出历史决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还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主要点,从十个方面作了概括,实质上初步提出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前进的方向。
(三)提出系列论断
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论断,要求改革开放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要求改革开放要抓住机遇,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提出“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提倡“不争论”原则,鼓励改革开放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改革开放必须遵循的目标和原则;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为确立改革开放目标模式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制定“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绘制了中华民族百年图强的宏伟蓝图;对时代特征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新判断,及时调整外交政策,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
(四)形成特区精神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40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中国的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文明奇迹,也创造了支撑特区经济巨人迅速崛起的“特区精神”,即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自立、自强、自信的创业精神;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关爱精神;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
三、深入领会这段历史带来的重要启示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42年,毛泽东先后发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形成了延安整风三大文件,并用中国著名成语“实事求是”作为整风的口号。这实际上是树立起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不因循陈规,才能在实践中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进入新时代,学校工作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努力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打破制约发展的各种框框和障碍,坚定不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动力活力,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才能开创新局面。
(二)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立足新时代,学校工作迫切需要开拓创新,我们要善于抓住历史机遇、紧扣时代脉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融入到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中。我们要时刻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激发师生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依托“洪山实验室”、交叉科学研究院等平台,发展交叉科学“特区”,培育一流创新创业人才,产出引领性原创成果。
(三)坚持科学判断,科学决策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在1978年到1992年间,正是邓小平同志始终站在时代要求、国家发展、人民期待的高度,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领导我们党作出一系列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才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才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才使20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判断决定方向,决策决定命运。国家发展需要科学判断和决策,学校在推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中,更需要科学判断和决策。做到科学判断和决策,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想的深,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思想养分,加强“四史”尤其是党史学习,不断增强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把握世界、社会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做好对于学校事业发展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做到科学判断和决策,需要我们牢牢把握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明晰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与战略重点,深入一线、深入师生开展调研,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查找学校事业改革发展中的重点、堵点、难点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精心制定解决的预期目标和方案,以科学的判断和决策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这些年,通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自觉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促进了党的建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华国锋就“两个凡是”问题作了自我批评;在1987年1月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胡耀邦检讨了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的失误。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我们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让学校党员干部更加明确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找思想上的差距、行动上的距离,追求心与心相通、力与力相融,实现思想上的同频共振、工作中的和谐共事。我们党员干部要带头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以改进和推动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找准自身的痛点、盲点,集中精力去找问题、找原因、找办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找准穴位、抓住要害,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真正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问题好一筹”的要求。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在2021年4月28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