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校启动2021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来,植科学子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立足专业优势,围绕“永远跟党走”“助力乡村振兴”“与岗位科学家同行”等多个主题展开实践。他们深入基层和农业生产一线,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本领,致力于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入革命老区 重温百年建党初心
百年征途革命圆满,为纪念建党百年,植科院共组建15支实践团队前往红色革命基地实践探访,旨在通过参观走访、田野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切身学习和感受革命传统,体悟党的伟大历史进程,自觉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
农学1902班朱文静于七月上旬带领团队前往位于黄冈市的董必武故居学习与调研。通过具有厚重年代感的物件与文史资料,同学们共同回溯这位革命先驱曾经的生活岁月,体会其坚定刻苦的优良品质及老一辈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团队成员沈宇宁表示:“董必武先生让更多的后辈们认识到革命意志的伟大力量,感受到革命精神所蕴含的无穷生命力。青年精神之钙应从革命先辈们身上多汲取。”
为助力革命老区教育扶贫,植科院还组建3支支教团队,共计32人去往湖南省和贵州省三个地区,用志愿服务的方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展示新时代青年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植保1901班马钰带领的“心之所湘,薪火湘传”支教队进展最为迅速,已经完成了为期十五天的支教活动。活动期间,支教团队组织开展了多项知识科普活动,并通过游览毛泽东故居、观看红色影片、叙说革命故事等向小朋友们传递了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奥运精神等优秀时代精神。队长马钰说:“我们希望以支教的形式践行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践中奉献青春的力量。”
深入广大农村 探访乡村振兴之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之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农村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现状,植科院共计15支团队分别赶赴十堰市、潜江市、恩施州、施秉县、蕲春县、边阳镇、铜仁市等地,通过调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政策实施情况,实地感受乡村振兴发展新面貌,立志建功新时代。
植科1902班张翔宇带领团队成团赶赴湖北省潜江市,以推广“双水双绿”,重塑“鱼米之乡”为主题展开实践。11天里,实践团到访湖北省荆州监利市和潜江市“双水双绿”实践基地2处,在潜江市后湖管理区村镇走访调研20余家,考察水稻和小龙虾或鲢鱼共作田地10余块。考察走访中,实践团成团观察到小龙虾和稻米产业的壮大给当地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双水双绿”模式的推广不仅让品质优良、营养美味、环保绿色的食品惠及全国各地,对于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农业发展都有巨大作用。
植保1901班陈儒迪和团队成员来到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通省馆村,在十堰市农科院罗义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食用菌生产设备,近距离观察食用菌生产流程。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通省馆村在扶贫产业风险管控上,实行了‘五个统一’,实现贫困户零风险,极大地繁荣了当地农业经济。在参观菌袋培养的过程中,罗义语重心长地说:“鉴于目前羊肚菌生长期受季节影响产量有限,科研人员还在努力研究新型培育方式,食用菌的基础科学研究仍任重道远。”
深入生产一线 坚定服务三农之志
此次社会实践中,植科院共计13支队伍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与岗位科学家一同开展科技咨询、产业调研、生产指导和社会观察等工作。同学们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品质,在走访调研中丰富人生阅历,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农科学子服务社会,服务三农的决心。
2019级张之洞班吴冰杰团队在植科院副教授刘立军老师的带领下,赶赴重庆荣昌县开展实践。他们以实地调研的方式深入原麻基地,了解苎麻套种榨菜提高经济效益的新模式,探访苎麻夏布原料、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实践最后,吴冰杰感叹道:“夏布产业发展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败再到焕发生机的曲折过程,在实践中我们明确了特色农作物种植与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乡村振兴之路的可行性,也体会到作为农科学子未来大有可为的自豪感。”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赴湖北省蕲春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岗位科学家彭少兵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再生稻蕲春创新基地,深入探究当地再生稻绿色丰产轻简化的栽培技术及产业现状。蕲春县酒铺村被誉为“中国再生稻第一村”,但实践队员们通过座谈、参观学习和走访调研,了解到许多再生稻在实践种植中依然有一系列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实践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此行增强了自己对农业生产体系的了解,也进一步坚定了三农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决心。
目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本完成,小部分团队受疫情影响已调整为线上“云实践”。各实践团队在全国各地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投身基层,展现植科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本文作者系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通讯员 李汶键 王鹏杰 周毅 张慧 审核人 孙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