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华农人物 > 正文

【“两优一先”故事汇】扎根大山 传递爱与梦想

——记“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支部”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

核心提示: 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成立于2011年7月1日,至今已10年。支部成员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切嘱托,扎根贵州毕节、湖北建始,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山区的基础教育、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编者按】“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伟大的民族需要精神的滋养,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南湖新闻网即日起将陆续刊发【“两优一先”故事汇】系列报道,集中展示一批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引导广大师生党员以此为标杆,在本职岗位上提高政治觉悟,做到不忘初心、坚定信仰、恪尽职守、见贤思齐、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比学赶超共创一流。本期报道“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支部”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扎根贵州毕节、湖北建始,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山区的基础教育、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故事。

“用爱心浇灌希望,用梦想照亮未来,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期待的,每一个梦想都是值得守护的。”在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总结汇报会上,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的党员们用拍摄的视频《我们的故事》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支教工作。

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成立于2011年7月1日,至今已10年。支部成员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殷切嘱托,扎根贵州毕节、湖北建始,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山区的基础教育、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自成立以来,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支部多次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贵州省优秀研究生支教团、学校基层党建示范项目标杆党支部等荣誉,24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今年七一前夕,支部获评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时时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与担当”

尽管被分散在两个地方、四个学校支教,但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支部党员们坚持每个月至少一次例会,进行学习交流与分享。“党于我们而言是信仰与力量,党支部于我们而言是归属与港湾。常常学习、常常和支部的党员同志们一起交流分享,让我们在充电的同时,时时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与担当。”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副书记薛镜瑞这样说道。

丁志凯带领学生学党史

支部党员带领同学们学习党史(《湖北日报》记者 田悦 摄)

在建党百年之际,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支部的党员们通过“同读一本书”“同上一堂课”“同答一张卷”“同唱一首歌”“同走一段路”“同办一件事”和“同照一面镜”这“七个一”系列活动来助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七个一’系列活动活动一部分是为我们支部党员自己学党史、加强自身党性建设而开展的活动,另一部分则是为孩子们开展的,希望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去感受党的这一百年的沧桑变化与辉煌成就,让他们更加了解、热爱我们的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让家国情怀厚植于他们的心中。”支部党员们介绍道。

支部先后前往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及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等参观学习,邀请“活历史”大石村78岁高龄老党员、对越自卫反击战老战士等参加支部主题党日,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支部党员杨天圆说:“参观当地红色革命旧址,学习好当地的红色故事,回到支教的学校再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也许比起讲述课本上的红色故事,更能让孩子们产生共鸣。”

“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2004年华中农业大学成立研究生本禹支教队,前前后后已有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远赴山区播撒希望的种子,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成立以来,支部党员扎根贵州和湖北山区的贫困学校接力支教,人均担任每周22课时6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近年来,支部积极探索“特色课堂”+“课外活动”相结合的特色支教模式,拓展第二课堂,丰富孩子们的课程和课余生活,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感谢杨老师教会我唱歌,我会一直记得你。”支部党员结束支教工作,将要返回武汉,杨子萱的学生龙羿偷偷塞给她的纸条上这样写着。杨子萱想起带着合唱团初次唱起彝族歌曲《阿杰鲁》,孩子们怯生生的不敢开口,一年时光匆匆,当孩子们合唱《红星闪闪》时,嘹亮的歌声在山谷间久久回响。在支部的推动下,支教团在支教地建设“耕读艺苑”平台,举办小学生艺术夏令营,开设“艺术普及微课堂”,成立小学生合唱团,开展舞蹈、手工、书画等艺术教育活动。除此之外,支部还开设环境保护、自然地理等特色视频课堂,开展科普讲堂、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创办“耕行思苑”少年班,联合学校青年研习社开展党史国情教育等活动。支部党员郭子鸣说:“希望艺术教育能涵养孩子们的美丽心灵,科普活动能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思想教育能让孩子们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支部党员带领学生做科学小实验

支部党员带领同学们做科学小实验

“孩子们跟我说他们很想看看大学是什么样子的,遗憾的是当天武汉下着大雨,我便带他们参观了我们学校的实验室,希望他们以后有机会进入到实验室开启自己的科研之旅。”今年7月,支部通过党建“1+1”联系到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病理教工党支部的肖雪琼教授,她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带领当地的孩子们参观学校实验室、为孩子们讲授植物学知识。肖雪琼表示:“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的学生们对待山区孩子们的那股子认真劲儿让我们深受感染,以后还要继续合作,我们支部也想为山区的孩子们贡献一份力量。”

“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

在支教地,支部成员秉承“学史力行,实干为民”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广泛收集当地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学生办好事”书写在支教山区的每一个角落里。

结对帮扶农户建档立卡

支部党员结对帮扶农户建档立卡(经济管理学院 供图)

“大伯,您不用担心,国家对大学生有不少资助政策,我给您介绍介绍,您看看有没有能申请的!”支部在深入调研支教地脱贫攻坚情况、结对帮扶农户建档立卡、走村串户宣讲政策时,支部党员袁诗涵了解到一位家庭贫困的农户家里有即将升学的孩子,便耐心地为他讲解助学政策。“基层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每一件‘小事’都牵动着群众的心,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袁诗涵说道。

2020年新冠疫情肺炎发生以后,支部党员王庆鲁主动参与到线上抗疫志愿服务中去,面向16个社区9000余名居民发起了“同心抗疫”线上科普活动,并带领支教团面向湖北、贵州贫困山区700余名小学生开展了连续137天的“空中支教”,王庆鲁说:“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疫情得到控制后,支部的党员们第一时间筹划了支教事宜,虽然开设了线上授课,但不少孩子因为设备不完善、山区信号不好、家中无人指导,仍落下了不少课程。在抵达服务地后,党员们挨家挨户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制定计划让孩子们弥补落下的课程,尽快跟上学习进度。

“这群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太丰富了,他们的水族造景比我们造的还要用心!”水产学院的罗腾达同学感慨道。在支部的争取下,山区的孩子们通过“大手牵小手,笑眼看世界”公益项目来到武汉参观我校和武汉科技馆,满足孩子们“去外面看看”的小小心愿。支教期间,支部还依托学校平台,建设“阡陌学堂”在线课堂,邀请傅廷栋院士等8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在线授课,替孩子们争取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带领摩峰中心小学10名学生登上CCTV网络春晚舞台,为孩子们打开看到外界的窗。

为助力支教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数年来,支部深入调研支教地农业问题,整合资源,累计开展了特色产业人才、电商主播等培训120场,覆盖1万余人次;推动建立了线上线下农产品营销平台,举办了4届农产品展销会,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协调组织了专家传授茶叶、猕猴桃和冷水鱼、景阳鸡等种养技术,编印实用技术手册,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将特色文化融入产业扶贫,为建始枸杞珍酒、马坡茶等七个产业进行品牌建设、包装设计和营销策划,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支部书记王文涛老师表示:“从大家迫切关心的问题入手,用心去做,扎实推进,希望能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

一年支教行,一生支教情。扎根大山,传递爱与梦想,是每一位接力坚守的支教党员刻在心头的责任与使命。

(本文作者系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 彭雨格 审核人 刘三宝)

责任编辑: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