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凤武 周熙)2021年暑期,工学院80余支实践团队500余名同学积极响应号召,奔赴祖国各地,走进乡村基层开展产业调研、爱心支教、防汛抗疫、生态探访等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发展、人民健康安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产业调研,贡献青春智慧
在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水生蔬菜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工学院副院长张国忠教授的带领下,2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来到洪湖市荸荠生产基地开展产业调研。当地的团风荸荠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柱。近几年,由于劳动力转移、产品粗放经营以及采挖难、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荸荠产业发展一度陷入困境。为破解荸荠产业化难题,助力马蹄产业经济提质增效,同学们与岗位科学家同行,围绕“挖掘难”“削皮难”“加工难”等问题,为县农业农村局和方高坪镇的种植大户答疑解惑。
在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金岭村,颜承航等5名同学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金岭村探索出一条在党组织领导下的“人民公司+股份合作+自主经营”的强村富民、共同富裕扶贫路径。实践队员们围绕绿色果蔬园、特色花园、竹林山水等元素,为当地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助力当地发展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给广大农村带来的活力与变化,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毕业之后走进基层,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续写奋斗故事的决心。
爱心支教,传递青春温暖
“我们又来了,又来到了熟悉的地方,还是同样的感觉。”这已是队员许捷第二次来到荆州石首市大垸镇黄金湾村,作为微爱支教队的老队长,他说:“八年间,一届又一届的队员们来这里传承爱心,传递温暖。”石首市大垸镇金湾村地处三市交界处,当地的孩子大多为留守儿童,暑假无人照顾,来自工学院的10余名志愿者便在这里开展爱心支教,陪伴留守儿童。据志愿者介绍,他们组成支教团队,聚焦“为党育才”“红色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开展支教活动。爱心支教的主要课程包括儿童文学、音乐欣赏、中国地理等,团队成员从多方面、多层次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大家知道什么是昆虫吗?”“毛毛虫!”“螳螂!”在华农附属小学暑期“成长营”里,一堂关于昆虫认知的科普课正在进行。小朋友们对精美的昆虫标本盒饶有兴趣,围拢在队员们的周围,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睛大大的、鼓鼓的,身子长长的,后面有两个小触角,一动一动的是蜻蜓;有两对翅膀,—对大,—对小的是蝴蝶。”面对小朋友们的疑问,实践队员高小荷为他们详细讲解了什么是昆虫,并借助昆虫标本带领大家走进昆虫的世界。
防汛抗疫,奉献青年力量
当河南省多个城市遭遇极端强降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之时,家住郑州巩义市的杨得草便主动加入到抗洪救灾的队伍中来,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疏通被堵塞的道路,“搬运掉落的树枝,清扫路上的碎石,转移受损的车辆。”杨得草用自己的方式为救援尽着微薄之力。他说:“我们辛苦些,早些挖完,大家就方便些,后续的工作也能更快地开展,这样抢险救灾工作便能更快地完成,家乡就能尽快恢复往日的平静。”
7月3日,刚结束期末考试的8名实践队员来到广埠屯社区服务站,开展疫苗接种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引导建档、协助线下线上登记、配合接种以及留观等。由于接种人群多为老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并不熟练,志愿者们便耐心指导。遇到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他们便用自己的手机帮其进行注册。黄燕同学表示:“能够参与疫情防控,助力疫苗接种,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挥自己的光热,为构建全民免疫屏障作出自己的贡献。”
生态探访,展现青年担当
为践行生态环保理念,查莹妍等8名同学来到东湖景区调研旅游资源与环保情况,他们宣传环保理念、参与景区治理、采访景区游客,助力美丽中国建设。通过走访调研,志愿者们了解到政府对湖底清淤10万立方米,增添污水管网,还修整边坡减少水土流失,利用湖边种草、水里养鱼等生态手段,最终促进东湖的生态优化。“您好,请将垃圾入桶!”“请将共享单车停在指定位置,感谢您的配合!”志愿者们主动参与到景区治理的实践中,大家纷纷表示,虽然暑期实践只有短短几天,但环保行动会一直在路上。
家住昆明的何启辉联络了8名同学组建生态调研团队,来到滇池国际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探访,了解滇池的生态环境现状,助力滇池生态治理。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分别采访了游客、环卫工人、安保人员、志愿者和专家学者等群体,收集他们对滇池湿地建设的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整理分析之后移交给当地有关部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队员们在调研活动中提高了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他们主动拥抱绿水青山,守护生态文明,担当起青年的时代责任。
审核人:瞿明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