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中农业大学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本已正式发布。记者就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十四五”规划有关内容专访了本科生院负责人。
问:“十四五”期间,学校对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有哪些总体考虑和战略布局?
答:总体考虑是,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新形态,推进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在战略布局方面,我们将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力、全球胜任力为重点,坚持价值引领、通专融合、交叉培养、实践创新、全球视野,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和一流平台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耕读教育和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强化通专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专创融合,着力五育融通提升,着力优质资源供给,着力管理服务提效,着力三全育人氛围营造,探索“三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问:“十四五”期间,学校对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有哪些前瞻性思考?
答:未来五年,我们将实现从教到学、从教到育的转变,构建师生融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着力倡导学生“有使命”的学习,提供自定节奏的“弹性教育”。围绕“布局、巩固、强化、拓新”开展改革创新:一是布局一批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和新基地;二是巩固我校在思政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育人等方面的传统优势;三是强化劳动教育、耕读教育和通识教育;四是拓新“四新”建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渠道。
问:“十四五”期间,在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将会聚焦哪些任务,重点关切和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答:一是优化五育融通的育人体系。进一步深化德智体美劳五育融通,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完善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二是强化优质育人资源供给。加速布局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平台。进一步扩大课程总量,优化专业结构,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加快建设校内开放共享的公共自主创新平台,稳步增加校外高质量实践教学平台。
三是提升管理服务效能。进一步构建部门联动培养人才的机制,汇聚校内外、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强化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支持,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信息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四是培育三全育人文化。进一步巩固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制定激励教师和学生回归教与学的教育评价和激励机制。
问:要实现“十四五”期间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更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关键改革举措,要实现哪些目标?
答:一是优化“五育融通”培养体系。加快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深化耕读教育,加强新时代体育、美育教育,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
二是深化育人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大类招生培养,探索新生书院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和学分制。推进“四新”改革与实践,形成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华农范式。推进教育国际化,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构建线上线下双线融合教学模式。
三是优化高质量育人资源供给。布局生物医学与健康等新兴交叉融合专业,开设辅修专业。增大课程供给总量。建设特色专业、新兴学科专业领域新形态教材。建设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和一体化智慧教学平台,改造泛在学习空间,引入智能终端学习系统、智能学习助手等。
四是探索专创融合育人途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计划,深化科教融合,推进产教融合,成立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开设创新创业班。构建以每个学院主办1项学科竞赛、每个专业举办1项专业技能竞赛、每名学生参加1项校外竞赛为内容的“1+1+1”竞赛体系。
五是提升育人能力。构建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实施中青年教师轮训制度,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培育一批教学名师。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规范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六是涵育育人文化。开展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开展国家三级专业认证,定期开展校内专业课程评估。改革教学评价,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严格课堂教学管理。
问:在落实“十四五”规划方面有哪些考虑和举措?
答:规划再宏伟,若不落地,也只是“空中楼阁”。在落实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经常性研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本科生院成立规划实施工作组,履行宣传、推进、评估等职能。二是加强协同推进,加强本科人才培养事业发展规划与学校总体规划、各学院规划、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等有效衔接。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把规划目标和任务落实到年度工作要点中。三是加强绩效考核,将规划的实施效果和学校二级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通讯员 吕叙杰 记者 刘涛 整理)
审核人:吴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