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探美——探究‘物演’展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学术晚茶活动举行

核心提示: 5月15日晚,“探美——探究‘物演’展作品背后的故事”学术晚茶活动在倍阅书店举行,展出摄影作品的作者与40余名同学分享交流作品背后的科研故事。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宇芹 左晨佳)5月15日晚,“探美——探究‘物演’展作品背后的故事”学术晚茶活动在倍阅书店举行。《余年》《授春》等摄影作品的作者与40余名同学分享交流作品背后的故事,共同探寻科学研究的发现之美、过程之美、收获之美。

“在拍照记录这份植物DNA损伤响应通路取得的阶段性实验成果时,脑海中响起了歌曲《余年》。”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李彤回忆。两年的时间里,她的试验材料经历了杂交后代不稳定、种子被真菌感染、染液与材料磨合等问题,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终于取得了实验阶段性进展。经济管理学院杨宇芹同学问道:“实验耗时两年,是怎样的动力和决心让你坚持下去的呢?”李彤表示,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鼓励所产生的温暖和力量,始终包裹着她,让她没有轻言放弃。“此外,好奇心是一个很强的驱动力,对一件事物了解得越深入,便越发觉得还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内容,我想这可能就是科研的魅力。”

“《授春》里的主角是我的导师何燕红老师,”园艺林学学院硕士生刘雨菡与同学们分享到,“当时在录制《园林植物育种学》慕课,光线下、绿植花木旁,何老师认真教学的画面,让我不自觉地想记录。”刘雨菡谈到,何老师上课时站好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课余时间经常主动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正如授粉是植物繁衍后代的过程,是生命的希望,春天也象征着希望,何老师对我们学习生活上的教导,同样诉说与传递着希望。”

谈及作品《微米星球》背后的故事,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生和梦瑶向大家分享了自己与显微镜相处的日常。“我们的科研经常要用到显微镜,反复、枯燥的实验过程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的情绪,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法舒缓情绪。”一次偶然,在做实验对比时,她发现显微镜记录的一张张图片,仿佛一个个小星球,“或许,跳出实验逻辑,‘战友’显微镜和实验本身也是一种美”。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生杨佑震在完成课程作业“寻找华农昆虫”时,拍下了作品《放低视角,寻找美好》。他谈到:“拍摄昆虫,不像拍摄风景那么容易,需要俯身静心寻找,你会发现小小地方,也蕴涵着大大世界。”工学院硕士生黄秋航问道:“摄影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杨佑震认为,拍摄不在于高超的技术或高端的机器,关键在于善于把握身边美好的事物和生活中的感动,“在于你想将那份美好的心境传递给身边的人”。

审核人:镇志勇

责任编辑:蒋朝常 胡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