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奔忙在“十县百村”的文法教师团

核心提示: 文法学院实施“十县百村荆楚行”活动,一批又一批教师利用假期,带着队伍奔走农村,在祖国大地谱写了一阙动人的实践育人乐曲。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晏华华 黄晓霞 胡学谦)三伏盛夏,有一群人冒着酷暑、领着学生、带着课题,深入广袤乡村,调查社情民意。

他们学高为师,把课堂开到陇亩阡陌间,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着力积累学生学识的厚度。

他们关怀备至,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实践,把严慈相济融入学习和生活,于陪伴中传递育人的温度。

他们身正为范,服务社会彰显学人担当,把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贯穿日常,树立了为人治学榜样的高度。

他们就是奔忙在“十县百村”的文法教师团。2021年,学院实施“十县百村荆楚行”活动,一批又一批教师利用假期,带着队伍奔走农村,在祖国大地谱写了一阙动人的实践育人乐曲。

知识在陇亩阡陌间流淌

“裴老师,调研中村民不理解、不配合怎么办?”“问卷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把晦涩的知识转述成接地气的民言民语,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讲到老百姓的心坎儿里。”

这是发生在天门市佛子山镇青龙村的一次对话。7月中旬,结束了一天的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法学系裴敬伟老师召集调研团队开会,总结一天的得失。头一次参加大型社会调研,同学们准备稍显不足,不仅对问卷中的一些概念一知半解,也欠缺一些与老百姓沟通的技巧。

裴敬伟一边讲解专业知识,顺带延伸与之相关的学者专著、国家政策;一边传授调研方法,将自己总结的“锦囊妙计”和盘托出。“可以把‘家里有没有病人’改成‘家人是否都身体健康’,把老百姓顾虑的家庭年收入问题放到问卷的最后,那时候你们已经有‘交情’了,老百姓的配合度就会更高了……”裴敬伟一连说了许多调研技巧。

得到老师的“真传”,同学们受益匪浅,后期的调研顺利许多。法学1902班王若冰同学说:“这趟调研不虚此行,老师手把手教我们社会调查方法,今后我也有信心独自去做调研了!”

200多公里外的咸宁市崇阳县,社会学系任树正老师和广告传播学系的崔磊老师也带着学生团队,穿梭在崇阳的山山坳坳里。

对于习惯了在教室上课的老师而言,带着学生们在村里上课,心里别有一番滋味。“社会实践的意义是要教会同学们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崔磊表示,理论来源实践又高于实践,同学们只有参与实践才能明晰、掌握二者之间高度契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崔磊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偏向于思辨与理性,这更要求同学们带着问题与思考去实践,善于观察社会领域的复杂矛盾,实时实地带着“思考点”去解剖实践对象或个案。

对此,长期奔忙在湖北各地市州的文法学院院长田北海也深有体会:“农村社会调查的意义不仅在于引领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还在于启发学生如何从社会问题中提炼学术问题,把专业知识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做有益于‘三农’的研究,真正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情感在同吃同住中徜徉

“天气虽炎热,冷饮要少喝。”“大汗淋漓,不进空调房。”“再忙也别忘了吃饭。”……这些唠叨不是发生在家里,而是在社会工作系许彩丽老师每天例行的小组总结会上。在24天的实习里,同学们不仅能听到许彩丽老师细致入微的提醒,更能感受到老师们家长般的关心。

7月20日晚,在襄阳市襄州区实习的2名学生突发高烧、身体不适,带队教师罗峰和黄蓉火速把学生送往医院,陪着他们找医生、做检查、打点滴,直到凌晨1点才陪学生回到住处。

“这个暑假,我理解了‘亦师亦友’的真谛!老师们不仅在专业上教给我们知识,还在生活上关心照顾我们,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实践,甚至一同去医院。”说起那段经历,社会学1903班邓黄杰仍历历在目。

今年暑期,湖北多地出现历史罕见高温,正在襄阳、十堰实习的师生们,不畏炎热酷暑,顶着烈日走村入户。黄蓉老师和余晓燕老师没能逃过中暑的侵扰。最热的那几天,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她们头晕目眩、大汗如注。为了陪伴同学们,她们轻伤不下火线。短暂休息后,依然带着学生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农户的住房、用水用电、厕所改造等情况。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深受感动的社会学1902班刘泱君同学说:“黄蓉老师看上去瘦瘦小小的,但是她坚定的精神意志感染了我,社会实践中我见到了课堂上不曾见到的老师的模样。”而对于农村发展研究生韩宵宵而言,这次实习,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一次拓展,更是对师生关系的一次拓展。“通过20多天的‘亲密’接触,我更了解老师、更信任老师、也更爱老师了。” 韩宵宵情不自禁地说道。

“我的名字叫克难,理应带头克服困难。”面对一支实践队伍缺带队老师,艺术设计系姚克难老师在妻子手术的第二天,毅然带领学生前往十堰等地实习实践。看似果断的背后也有抉择的两难,一边是心爱的家人,一边是可爱的同学,天平该向谁倾斜?令人感动的是,姚克难的家人看出了他的为难,知道他放心不下学生,克服困难支持他带队实践。

和姚克难老师一样,“最美社工”蒋俊杰老师为了能把实习工作做好,把几岁大的小孩交给父母照顾,暑假两个月带着学生奔走在各农村社工站开展服务。“作为一名实验技术人员,育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在‘三全育人’中发挥价值,我也感到很荣幸。”蒋俊杰如是说。

社会实践悄无声息地形塑了新型师生关系。崔磊感慨:“暑期社会实践是巩固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生动写照,师生一道,其乐融融。今后,我还要带着同学们一起动手、一起动脑、一起讲好乡村实践故事。”

精神于言传身教中涤荡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实践课堂中的文法教师身先垂范,用行动引导学生为人治学。

暑期伊始,社会学系李祖佩老师带着11名学生深入山东省成武县和湖北省黄冈市,聚焦新时代农村社会治理转型与治理共同体实现机制主题开展调研。期间,他带领学生白天访谈,晚上集中讨论、分析资料,形成问题意识并指导后续调研。

李祖佩的习惯是每个典型村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与农民群众、基层干部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调研中,他注重资料搜集的客观性、深入性和全面性,并指导学生运用机制分析理解、把握社会事实。调研结束后,除学术成果产出外,他还指导学生撰写2篇政策咨询报告并提交给当地政府,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从专业角度为服务基层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在博士生马平瑞眼里,李祖佩是一个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深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学者。“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团队把观察—访问—讨论—记录流程常态化,不断深挖社会问题和学术问题,几乎每天都讨论到到晚上十一二点。”回忆调研经历,马平瑞仍被李祖佩的专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打动。

大别山下步履匆匆,武陵脚下情谊融融。位于武陵余脉的建始县,社会工作系张翠娥教授带着11名学生,深入三个组开展驻村调研。调研团队一方面了解村庄的发展历史与现状,重点访谈支撑乡村振兴的关键人群;另一方面,围绕防返贫监测主题对弱势人群入户走访,对有困难的农户开展初步的个案工作介入。山区条件有限,初来乍到,有同学这里的环境不适应,张翠娥却习以为常,还承担着照顾同学们的任务。

调研中,张翠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也引导学生协助驻村工作队开展数据统计填报等工作。在了解当地罗家坝小学办学条件有限后,张翠娥主动为学校购置了一批文具。

张翠娥的行为,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随队调研的博士生陈子璇说:“张老师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深深感染了我,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深深打动了我,对待新知识和新问题的求索热情深深激励了我。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的幸运!”

在云南普洱,国学部金艳老师组织学校“童语同音”项目组师资团队,对当地300名幼儿教师开展培训。队伍中,退休不退岗的兰霞老师继续发挥余热,醉心于她心爱的语言文字工作,致力于让普通话的“种子”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语言的力量。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奔忙在祖国大地的文法教师团,正以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的姿态,奋斗在立德树人岗位上,用爱心、知识和智慧点亮学生的心灵。

审核人:瞿明勇

责任编辑:曹钟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