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迎新季】青年老师与新生畅谈“餐桌上的未来食物”

核心提示: 9月26日晚,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王鲁峰、李二虎副教授做客“青年科学家面对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与大一新生畅谈“餐桌上的未来食物”,探寻食物中蕴含着的科学秘密。

“青年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现场

“青年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现场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彭雨格)“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吃烧烤吗?”“怎么才能吃的营养健康?”9月26日晚,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王鲁峰、李二虎副教授做客“青年科学家面对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与大一新生畅谈“餐桌上的未来食物”,探寻食物中蕴含着的科学秘密。

高泽霞老师分享自己与鱼的故事

高泽霞老师分享自己与鱼的故事

“同学们喜欢吃鱼吗?”“中国拥有世界上百分之二十五的淡水资源,水产养殖量却占到了世界上百分之七十……”高泽霞教授以问题和数据引入,讲述了她与鱼的故事。从讲述范蠡写下我国第一本养鱼著作,到毛主席畅游长江以后,留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样的佳句,她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鱼文明。她谈到,建国初期,供需不平衡,天然捕捞满足不了国民需求,“吃鱼难”的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非常突出。改革开放以后,一批批科技工作者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水产养殖。疫情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到武汉,他说“武汉人喜欢吃鱼,我们要多供应”。在几代领导人的号召下,科研工作者们围绕水产养殖做出了重要贡献,才使得我们国家的水产养殖在当今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家吃鱼的时候有没有被鱼刺卡喉咙的经历?”现场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有过,“以后大家就能吃到更安全放心的‘无刺鱼’了”。高泽霞讲述了她的团队7年苦寻控制鱼刺基因的科研故事。“四大家鱼刺多易卡喉咙,通过现代分子育种手段对传统生物进行改造,可以让不利于我们人类身体健康的性状消失。”她谈到,从2012年开始,她和她的研究团队就开始寻找控制鱼刺的基因,这一找就是七年,期间有一次以为真的发现了无刺鱼,后来发现是闹了一场“乌龙”,“最后发现那个基因只会让鱼少刺,不能真的做到无刺,我们又开始了‘无刺’基因的寻找,科研路上,不断试错是常态。”高泽霞笑着说道,“现在这个基因已经应用到了武昌鱼等鱼类上,目前还在进行更细致的研究,现在还不能给同学们品尝,希望等大家毕业时,能吃到我们的无刺武昌鱼。”

王鲁峰老师与新生提问互动

王鲁峰老师与新生提问互动

“你们知道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喜欢吃烧烤吗?”“烧烤鲜香”“可以和朋友一起”现场的同学回答道,从这个问题引入,王鲁峰谈起了现代食品加工的渊源,“人类最早加工食品的方式就是烤,烧烤这种烹饪方式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刻在人类发展的基因里面的”王鲁峰笑着说道,“所以你们喜欢吃烧烤,这不怪你们”。“为什么大部分喜欢吃糖?”他表示,糖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的能量,这也是人们刻在基因里的一种嗜好。

同学们品尝王鲁峰老师研制的低糖低脂冰激凌

同学们品尝王鲁峰老师研制的低糖低脂冰激凌

王鲁峰谈到,在古代,食物匮乏,人们吃到的高油高糖高脂的食物较少,糖尿病也比较少见,而进入近现代以来,人们生活品质提升,能量摄入饱和,高油高糖高脂带给人们的是疾病增加的风险。“我希望能用科学的手段去改造食物,调整食物成分的同时不改变食物本身的口感,这样就能降低食物的热量”在现场,他带来了自己研制的低糖低脂冰激凌分发给同学们品尝。在同学们品尝冰激凌的之余,王鲁峰继续说道:“这款产品的设计概念,就是基于人们喜欢吃冰激凌,又害怕对身体造成负担。通过科技手段去改造食品,就是当今一种健康饮食的理念,让大家享受到更加健康、有益的食品。”

李二虎老师讲述自己与葡萄酒的故事

李二虎老师讲述自己与葡萄酒的故事

“从2000年到现在,我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怎么种葡萄并把它变成美酒。”李二虎老师则讲述了自己从事葡萄种植与加工的科研故事,分享了自己在国外访学时的有趣经历,他谈到,“同学们这一生不喝一滴酒也会生活的很健康,但是酒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在特定场合同学们的餐桌上少不了酒的身影。”他继续说道:“过度饮酒对身体有害,但研究指出,主餐吃肉时,坚持少量、适量饮用葡萄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他希望同学们听完自己的分享都能专注与自己喜欢的方向并长期坚持下去。

在讲座的最后,三位老师就新生们关心的学习与科研问题做了相关答疑解惑。“如何自主进行学习?”“如何平衡好学习与学生工作等事务?”“新生如何接触科研?”三位老师表示要给自己规划明确具体的目标,养成良好的习惯,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学会坚持,学会拒绝,将时间与经历放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多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于新生如何进实验室,老师们则表示,要先打好理论知识基础,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再循序渐进考虑选择导师进实验室进行科研。

审核人:杨扬

责任编辑:彭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