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华中农大:“树人”理念推进园艺专业内涵发展

核心提示: 近年来,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提出具有园艺专业特色的“树人”理念,构建了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育人模式,实现学生专业化培养向个性化培养转变,既推进园艺专业内涵发展,也形成良好的育人生态。

“柑橘的种植和育种仍然有很大的发展需求,其中‘种’是核心,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同学们要立志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育种人。”日前,在华中农大“大国种业”核心通识课课堂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校园艺林学学院教授邓秀新与百名师生分享“柑橘育种”时这样说道。

近年来,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提出具有园艺专业特色的“树人”理念,构建了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育人模式,实现学生专业化培养向个性化培养转变,既推进园艺专业内涵发展,也形成良好的育人生态。

对标需求,重构育才方案

高起点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由院长主讲大学第一课,是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推进特色育人的一个缩影。

“我们通过向新生讲述我校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近120年的历史及章文才教授等大先生的故事,从大史、大事、大家、大理等维度,向学生展示园艺的魅力,树立学生的专业自信。”该院院长程运江教授谈到,学院建立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实施红色思政、橙色产业和绿色创新“三色”育人,以专业文化、学术文化和历史文化引领学生价值追求,将专业思政贯穿本科育人全过程,厚植学生的“三农”情怀。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该院构建基于大园艺时代卓越人才培养的“课程树”。这棵树,参照丰产果树树型的根系、主干和枝组分布特点,强调整体的系统性与局部的模块化。

“我们强调根系要深,做强数理化和思政等支撑课程;主干要壮,做精《园艺植物育种学》等5门专业核心课程;枝繁叶茂,增加人文素质、管理和跨学科类选修课,为多学科融合发展留好接口。”程运江说。

为让园艺服务高品质生活的内涵融入课程体系,学院在规划好《基因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类课对接生物种业的基础上,开设《园艺机械》等现代工程技术类课和《数字果园》等现代信息技术类课,对接智慧园艺。学校还开设《园艺史》《大国种业》等人文类课程。

遵循规律,创新育才模式

在园艺林学学院,有一个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年级“培根”,创造顺境,夯实基础课程;二年级“定干”,强化专业核心课程,铸就园艺专业底色;三年级“成枝”,学习个性化专业骨干课程,成就专业特色;四年级“整形”,创造“逆境”,产教融合开展综合实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学院还不折不扣地践行着一个育人观念,即邓秀新提出的“顺境出产量,逆境促品质”。邓秀新表示,“顺境条件下产量很高,但是品质不一定能够保证。而品质好的作物,一定是逆境中长出来的。植物如此,人也是如此。”

“在此基础上,我们尊重学生兴趣和成才目标,建立差异化课程体系和发展路径,按‘基础研究型’‘复合创新型’和‘产业工匠型’三个类型进行分类培养。”程运江说。

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教授全员担任本科生导师,每位学生均配备学术导师或产业导师、创业导师。一师一讲堂,一生一方案,在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已经成为现实。

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还开展岗位科学家导学,全面实施“251”工程,在全国20个省市区,建立了50个校外实习基地,聘任100名校外导师,指导学生直接对接企业,促进产学研深度结合。

立足育人,供给育才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强化适合大园艺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从国内外一流高校引进青年教师30余人,全职外教1人,吸纳工学院、信息学院、文法学院等跨院授课教师40余人,授课教师总人数达130余人。

为打造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学校打出一套组合拳:

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定青年教师成长和青年人才培植计划;全面实施学科团队(单元)建设,培植教学创新团队;定期组织海归青年教师赴赣州、寿光、宜昌等产业一线考察实践,促进产教深度融合;设立“园艺新秀奖励基金”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形成了院士领衔、国家杰青为骨干、学科集群为特征的优秀师资队伍……

此外,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还依托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加大教学投入,统筹构建实验实训教学平台。

“我们充分利用科研资源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创新育人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校内基地智慧水平,利用校外资源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和产业学院,为新时代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程运江说。

十年来,华中农大园艺林学学院为社会输送了2000余名园艺类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引领和带动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园艺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园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国际竞争能力显著提升,成功应对WTO对我国园艺产业的挑战。园艺产业助力全国800余个县(区)实现脱贫致富,已经成为这些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支撑。

中国教育报通讯员 曹震 王春潮 记者 程墨

中国教育报武汉10月16日电

原文链接:http://newapp.jyb.cn/app_pub/zixun/tuijian/202210/t20221016_81657.html?docId=81657

责任编辑:尹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