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第13个年头。13年,是十三次的迎来送往,是与千余名大学生共同成长的日日夜夜,更是130万文字记录的坚守与并肩。十余载光阴里,虽都是些是点点滴滴的人、事、物、情,却常常令我欣慰与幸福,让我得到心灵安放、精神充盈。
“思考最多的,是如何用好网络”
过去10年间,互联网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届届伴随网络长大的学子们步入大学,如何用好网络育人阵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
10年前,网络思政和网络文化育人在大学校园里逐渐兴起,在坚持以书信和同学们交流的同时,我也第一时间开通了“鑫曰心语”博客,聚焦同学们的关注点,通过博文为大家答疑解惑。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升级,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应运而生,我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成立了网络育人工作室,在开辟“鑫巴同学”系列网络思政平台的同时,逐渐孵化出“是辅导员玉姐呀”“柳荫下”“狮子山下放牛娃”等一批网络思政IP,网络育人逐渐覆盖各媒体全平台,我们也逐渐构建起大学生可亲可信、可知可感的思想空间和精神家园。
祝鑫和团队成员一起策划选题(受访者 供图)
技术在更迭,我们的育人模式也在随之转变。从最初单纯的网文对话,到现在综合运用图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技术,通过跨地域共建、聚主体合育、融平台协力、分专题深耕,创新实践“交往性”“潜隐性”“一体化”育人模式,唯一不变的,是立德树人的那份初心。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我和其他四位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一道,邀请来自全国高校的百名一线思政工作者,发起《榜样,你好!——百名高校思政工作者眼中的党史人物》主题视频讲述活动。这一活动不仅在高校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相关工作还入选了第六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全国建党百年原创精品档案等。
祝鑫和五位发起人在天安门广场录制《榜样,你好》视频
得益于这次的尝试,我们向前迈进的底气更足了,这两年,我们还联合校内外专业教师、心理健康中心及社会上的先进典型等,一起来推进网络育人,都收到了不错的育人效果。
对我而言,网络育人绝不仅仅是建几个平台,做几篇推文,也不是某一块的局部工作,其本质应该是用互联网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来改造和革新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更加契合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它是系统的,也是全域的。
祝鑫指导的直播助农团队成员在厂房直播(石玉 供图)
今年暑期,我们尝试着以直播助农的方式,拓宽线上线下融合路径,将网络思想引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项目的实施不仅帮农户拓宽了农产品销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让同学们在现实磨练中飞速成长,参与这一项目的师生还获评了“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十年间,我们推出了2600多篇优秀网络育人作品,与10万余名师生同频共振,看到一届又一届的学子与工作室一起成长、收获时,我既振奋,又感动。
“师生融乐,需要创新创意”
习总书记说,思想政治工作要“因时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近年来,学校提出了“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的理念,这也启迪我,在新的环境下开展思政工作,不拘于一时、不限于一隅、不孤身一人,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不断变化的成长需求。
正因如此,近年来,我们更加注重构建自洽互融的育人场域,在运动场、咖啡吧、艺术馆、草坪、城市社区等创设育人情境,在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环境里,师生们平等交流、深度对话,这也成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也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清单式推出“寻找发起人”系列活动,鼓励每一位同学奇思妙想、自发组织分享交流。记得学院有位男同学从小就钟爱油纸伞,他特别希望能为传承油纸伞文化做点有意义的事。得知他的想法后,我们请他作为“发起人”组织了分享交流活动。活动举办那天,师生们在互动、体验和交流中品读油纸伞文化,体验制作油纸伞之乐,现场其乐融融。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报名成为“发起人”,自主举办小型多样体验型文化活动。每每看到同学们交流分享时自信、从容的模样,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油纸伞上的艺术创想和文化传承”活动现场(理学院 供图)
此外,我们也在尝试融合更多育人主体的力量,形成三全育人“微生态圈”。今年,我们正着手联合2022级学生的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宿管人员等育人主体,通过理念共鸣、信息互通、方法协同,推动“三全育人”在院系、年级层面落地落细,共同托举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梦。
让人欣喜的是,这些尝试不仅促进了师生融乐,激发了校园创意,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更好了。
“先学多学,才能与学生一起成长”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同样适用于一线思政工作者。唯有坚持先学、多学、学深、学透,不断用科学思想理论武装自己,才能真正为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16年,得益于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骨干专项的支持,我在职攻读了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更多涉猎了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并重点在网络传播、数字化生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学习研究,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我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理论素养,也让我对国家宏观政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系统性的把握,对开展育人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考察祝鑫工作室(大学生新闻中心图库)
步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我也有幸担任了一名思政课兼职教师、形势政策课教师。课堂上,我发挥平时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注重结合同学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和具体困惑引入,再用思想政治理论去回应。不少同学课后给我发消息说,对很多困惑的问题豁然开朗了。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育人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层的把握,也启发我要更好地推动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
人才培养是面向未来的工作,用更专业、更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收获更好的实效。在工作之余,我常结合工作实践与思考开展理论研究,并积极申报各类研究课题,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等多项课题立项,我也有幸入选了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和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养支持计划,这些都将激励着我在专业化、职业化道路上砥砺前行。
我一直认为,思政工作虽然平凡,但责任重大。它一头连着国,一头连着家;一端聚焦现在,一端面向未来。“唯有勤苦,方能使人心安”,这是我多年来的感悟,更是心头那份责任感的自我督促。我很荣幸,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自己一直都坚守在育人第一线,陪伴一届届学子走过人生中最美的时光。面向未来,“学生”将是我今后人生中永远不变的“关键词”,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继续以坚定的信念和奔跑的姿态努力向前,让一颗颗饱含希望的种子开出最美的花。
【人物简介】祝鑫,副教授,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先后获评“最美辅导员”“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70余项荣誉,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曾两次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本文由南湖新闻网记者匡敏根据祝鑫口述整理 审核人 吴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