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理学院举行“纳米技术与人类健康”学术晚茶活动

核心提示: 4月21日下午,理学院“纳米技术与人类健康”学术晚茶活动在逸夫楼B221会议室举行,理学院宋智勇副教授与30余名研究生,共同探讨在抗生素耐药性时代,纳米材料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畅 王璇)4月21日下午,理学院“纳米技术与人类健康”学术晚茶活动在逸夫楼B221会议室举行,理学院宋智勇副教授与30余名研究生,共同探讨在抗生素耐药性时代,纳米材料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细菌感染时刻威胁着全世界的人类健康,抗生素作为一种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有力武器,从发现至今挽救了数以亿计的生命。”宋智勇老师从人类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典型的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及抗感染研究领域中的重要里程碑——青霉素的发现说起,带领同学们了解抗生素的前世今生以及抗生素的抗菌机制。

“但是,人类以抗生素对抗细菌,细菌则以不同形式产生耐药性进行反击。”宋智勇老师话锋一转,随即指出,“细菌在和抗生素反复斗争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异或进化,比如细菌钝化酶的产生、药物作用靶点改变等会使其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效。”“日益突出的耐药性问题,正严重威胁公众健康,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随着问题的抛出,同学们纷纷陷入沉思。

宋智勇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纳米技术在耐药细菌感染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他谈到,“纳米材料的理化性质可被精确调控,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固有抗菌活性以及可作为载体提高药物渗透性、控释放、靶向摄取,提高其抑制细菌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剂量提高效力,为耐药性细菌感染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他表示,常规的纳米载体本身没有靶向性,但经过科学设计的纳米递药系统,具备提高药物稳定性、靶向输送、可控释放以及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优势,使其能有效杀伤耐药细菌。

“纳米递药系统在运用于实际临床治疗方面存在怎样的挑战呢?”“金属纳米材料抗菌效果很好,为什么不直接在感染部位进行治疗呢?”现场同学踊跃提问,老师一一作答。“目前纳米材料在临床转化应用中存在各种限制,包括尚未成型的测试体系、具有争议的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尚未得到的有效临床治疗效果等。”宋智勇指出,“虽然纳米生物医药仍处于科研阶段,距离实现有效临床治疗效果的核心目标存在差距,但是在治疗细菌感染的策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材料等多种学科和纳米技术的跨学科整合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理学院化学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徐鑫育惊叹于纳米技术带给医学和生物学的变革性影响,他谈到:“纳米材料个头虽小,能量巨大!纳米化学生物学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型科学领域,正在不断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和人类健康发展!”

“学科交叉建立在对本专业方向的深刻理解上,坚实的专业基础是开拓交叉研究的必备条件。”活动最后,宋智勇勉励同学们,“科学研究不能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只有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才能实现创新突破。”

审核:祝鑫

责任编辑: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