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媒体华农 > 正文

【荆楚网】青年党员当“自找苦吃”,在一线调研中绽放青春之花

核心提示: 在红色导师思想汇报活动中,我校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于雅雯结合自身实际讲述了“自找苦吃”的奋斗故事。

从18岁到22岁,不知不觉我来华农已有五个春夏秋冬。这5年里,我不仅完成了学习层次的提升,也实现了从共青团员到共产党员这一政治身份的转变,逐步从青涩走向成熟。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成长的道路上只有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才能不断扎实理论武装、锤炼过硬本领。

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入党的征程如同万里长征一般,一步接一步,一步跟不上就会掉队。从一腔热血坚定入党,到成为党支部纪检委员,再到积极参与校研究生党建办公室的学生工作。从约束自己,到相互监督,再到带领党支部委员和党内同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思想,我始终坚持强化党员意识、提升党性修养,坚定入党初心,体悟青年使命。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其精神,发挥朋辈教育的重要作用,我主动参与组织策划了研究生宣讲团的相关工作。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具体内容,我与同学们组建党史、科学精神、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四大主题宣讲团,希望能够用青年视角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用青年语言讲述伟大成就、用青年行动助力新的征程。截至2023年3月,我校研究生宣讲团共组织校内外宣讲超600场。通过宣讲,青年学生体悟到了党组织对自己的关心,感受到了党组织对自己的号召,同时也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我也在组织参与宣讲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向党看齐、在行动上跟党奋斗、在情感上与党同心,进一步厚植对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历史诠释光荣,时代赋予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学生班主任助理对我的照顾与关心中,我感受到其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也加深了我对“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这句话的理解。如辅导员陈尉在学班见面会所说“学生工作的意义从来不是综测,而是从当中体会服务同学、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和信念寄托。”学生班主任助理在任职期间认真解答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困惑,而我因为被她尽职尽责的雷锋精神所感染,接过接力棒,在不同的组织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始终秉承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将奉献精神践行下去。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我的“红色导师”熊航教授作为华中三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调研和内蒙古自治区数字乡村建设项目负责人,已经连续四年带队深入农户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农业数字化发展情况,而我也抓住了这些深入农村的机会前往20余个村庄开展入户调研访谈,近距离观察我国“三农”现状。作为一名华农学子,我牢记“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深入农村亲身体验国情、社情、农情和民情,切实感受到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实际情况,更加准确地掌握了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些基础信息,在一定程度提升了自身学术素养。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农村人口老龄、现代技术采用率低、网络普及率低等问题。但正如熊航教授所说“我们之前在中三省和内蒙古撒下的种子,必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呵护下开花结果。”唯有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充分发挥党员的“钉钉子”精神,在一个地方埋土生根,精耕细作,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在华农的五年中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精神,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在勤思笃行中绽放青春之花!

红色导师点评: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同学们回信,肯定了青年学子“自找苦吃”的精神,勉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在农林大学中成长起来的党员,于雅雯同学将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融入到学农知农、强农兴农的学习和实践中,积极深入农村开展调研,自觉对接“三农”现实寻找研究问题,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对“三农”问题的探索上,是众多华农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写照。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点击阅读原文

汇报人:于雅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红色导师:熊航(华中农业大学宏观农业研究院副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曹钟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