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社团快报 > 正文

【耕读路上】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荆州开展“稻渔种养”调研活动

核心提示: 7月24日至25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湖北省荆州市及下辖石首、监利和洪湖等地区,开展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松文 胡一)7月24日至25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湖北省荆州市及下辖石首、监利和洪湖等地区,开展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本次实践由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汪金平副教授担任导师,依托专业学科优势,开展政府及企业全产业链座谈会、典型稻渔种养模式实地走访参观和农户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活动,聚焦科技创新、因地制宜与稻渔种养新模式,为荆州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驱动种养模式升级,助力荆州稻渔产业绿色发展

24日上午,实践团队一行来到荆州市农业农村局,与荆州市农业农村发展中心主任赵恒彦等人围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座谈会。期间,赵恒彦详细介绍荆州市及下辖监利市、石首市、洪湖市等地稻渔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对实践团队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出详尽解答。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就荆州市稻渔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换意见,针对粮食减产、面源污染等潜在风险提出加强科技创新、优化沟坑设置、精准施肥投饲等建议。最后,汪金平作《绿色低碳稻作及虾稻碳汇》主题报告,并赠送团队最新科研成果—《中国稻虾绿色高质量发展研究》新书。

24日下午,在荆州市农业农村局科长王传阶的陪同下,实践团来到石首市,与石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亚东,以及小龙虾加工企业和种养大户进行座谈。座谈会后,实践团来到石首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地考察了石首“鸭-蛙-稻”和“稻-鸭-虾”绿色生态种养新模式。其以农投引领“共享田园”理念,消费者线上认养鸭蛙稻生态种养的稻田,最终能收获优质安全的稻米等绿色农产品。公司介绍人陈炳文说:“这种订单农业满足了快速发展的消费者中高端需求,近年来订单量快速增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扶持种养合作社,全程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

25日上午,实践团在监利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诗模的带领下来到“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县”和“全国小龙虾生产第一大县”的监利市,先后前往阿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阿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法人向大家介绍合作社的生产过程和优势:“小龙虾收货后会运往洪湖加工厂,准备有5个冷冻车间,保证小龙虾虾尾与虾仁的贮存与运输,相比普通农户,合作社设备更好满足了消费者市场对小龙虾新鲜度的需求。”

实践团监参观利市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讯员 胡世龙 摄)

实践团监参观利市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讯员 胡世龙 摄)

阿武合作社的稻虾田块均由深水鱼塘改为平田,不同于以往面源污染大的传统淡水养殖,并且实行了“繁养分离”稻虾种养新模式,同时由于稻田小龙虾相对于传统渔业的高经济收益,也使得合作社农民实现稳产与增收双赢。在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稻田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依据华中农业大学双水双绿研究院“两不两精准”(不打农药,不用渔药,精准施肥,精准投喂)种养生产理念,稻虾种养生产过程符合绿色标准。

实践团在监利市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座谈(通讯员 胡世龙 摄)

实践团在监利市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座谈(通讯员 胡世龙 摄)

培育加工龙头企业,科技与产业相融合提升稻渔产业质量效益水平

25日上午,汪金平带领团队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荆楚好粮油”合作单位——监利市名宇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学习。企业采用现代化的加工工艺,坚持不掺碎米陈米确保大米粒粒饱满、口感绵软、营养丰富。企业开发了包括“监利虾稻米”等在内的多档次的监利大米品牌,荣获“荆楚好粮油”认证。

“小龙虾精深加工产品甲壳素的发展前景如何?”实践团队成员陈松文在与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洪湖市新宏业食品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李育庆面对面交流时提问。李育庆说:“利用小龙虾虾头虾壳等副产物制备甲壳素是精深加工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我国淡水甲壳素有先天劣势,非小龙虾集散中心县市的产业原料规模优势弱。此外,甲壳素生产线酸碱消耗量巨大,生产成本高、污水处理难、环保压力巨大”。据了解,新宏发加工从2005年起步至今,70%的食品加工业务为小龙虾,业务范围覆盖东北、西北、华北,推出的洪湖小龙虾加工产品受到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商超的广泛欢迎,并远销欧美等地。

25日下午,实践团前往洪湖市汊河镇供销合作社和洪湖市保恒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农户问卷调查。团队成员与合作社法人刘忠面对面交流“稻-虾-鳖”种养新模式,刘忠表示:“在稻虾田块中进行生态养鳖,一方面中华鳖稳定的市场价格有效降低了小龙虾集中上市引起的“增产不增收”风险,保证了农民投入信心;另一方面中华鳖以残存的稻田小龙虾虾苗为食,既控制种苗密度利于大虾养殖,也改善了中华鳖品质。“稻-虾-鳖”三者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此次调研活动共开展4次座谈会,走访7家省级农业合作社和2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深入调研了在湖北省出台《“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实施三年,以及“双水双绿”理念提出五年以来荆州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杨力超感慨道:“本次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调研,加深了我对稻渔产业发展的认识,在与各大型合作社负责人、大企业相关人员交流沟通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当代青年要想在农业领域有一番作为就必须要有不一样的思考与创新,我们当代农科学子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审核人:孙超

责任编辑:徐行 曹钟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