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青春 > 社会实践 > 正文

【耕读路上】柑橘为媒连鄂桂,科学发展启新篇

核心提示: 7月下旬,园艺林学学院赴广西南宁暑期实践团深入广西南宁调研当地柑橘产业发展。实践团队在黄远老师的指导下,以柑橘产业为媒介,横向比较武汉与南宁两地行业发展现状,推动学院在柑橘领域的研究成果高效落地,探索学习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欣禹 邬远生)7月下旬,园艺林学学院赴广西南宁暑期实践团深入广西南宁调研当地柑橘产业发展。实践团队在黄远老师的指导下,以柑橘产业为媒介,横向比较武汉与南宁两地行业发展现状,推动学院在柑橘领域的研究成果高效落地,探索学习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

深入产地,了解柑橘生产模式

实践团依托桂洁公司的产业平台,在桂洁公司经理梁增,李旭等负责人的带领下,深入参观了产业园区,听取了有关柑橘的种植模式、修剪技巧、水肥管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同学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就观察到的实际产业情况、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主动分析思考相关技术的原理与应用,与技术人员展开积极交流,

“病虫害的防治,是柑橘田间管理最重要的一环。上到产业区域生产基地,下到一棵柑橘树一片树叶,都需要一步一步,一片叶子一片叶子的去观察,才能在源头处找到引发病虫害的根本原因。”李壬兴指出柑橘产业的病虫害防治任重道远,尤其是像桂洁这种大规模种植的区域,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成员们仔细记录下树叶的受害情况,详细了解当地的主要害虫种类以及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实践团在观察与交流中认识到产业园目前在柑橘种植过程中成本最大的就是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开销,因而提出了现代农业何以低成本预防大规模病虫害的疑问。

在公司广场,覃仕辉、杨俊携两位负责人向实践团队展现了现代农业的无人机技术,这项技术很好地回答了队员们的问题。覃仕辉谈道:“利用无人机记录位置、高度、数量等信息来构建区域的三维地图,再根据三维地图规定飞行的区域和高度之后,无人机就可以自动展开工作,实现柑橘生产无人化、智能化,大大减少人力成本,提高防治精度与效率。”实践团队跃跃欲试,大家在软件上确定了三维地图上的地块,根据预计的飞行路线对区域进行调整,最终,自主操作无人机成功起飞,并在空地上试运行了大型植保无人机的高精功能。

在实地种植园中,李壬兴、邓世莲二位负责人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并演示了柑橘的嫁接与修剪技术。同学们顶着盛夏的烈日,学习技术步骤并动手尝试,嫁接操作中由于生疏手指难免被小刀划伤,修剪操作时大家谨慎比划枝剪,灵活运用“上空下不空,外空内不空,小空大不空”的技术口诀。在实践的一招一式中,实践团队深刻理解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队员徐焕感叹道:“当我们实际走进了柑橘产区、真实地进行了农事操作,才真切领悟到纸面上理论知识的奥妙所在!”

走进工厂,感受现代农业科技力量

实践团队在李伟、甘光强两位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桂洁公司柑橘分选中心车间,实地参观了现代化柑橘采后处理流水线。从卸垛、落叶分离、果实冲洗、果实消毒烘干,到光学视觉分选系统,这套来自法国的流水线能满足快速、精准、统一的要求,是公司生产的法宝。甘光强向大家介绍说:“正如大家所见,国外柑橘的采后生产技术体系其实已经相当成熟了,但是这种生产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上却难以有大的突破,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成本。如何解决成本限制、打破国外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是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的大课题。”

在参观现代化流水线之后,余竣杰同学感叹道:“科技真的就是第一生产力呀,不仅大大解放了人类的双手,还能大幅提升准确度和生产效率。不止农业邻域,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也应该顺应时代浪潮,打磨自身信息技术本领,增进兴农本领,助力将来实现真正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智慧农业。”

名师启迪,解产业生产实践之惑

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岗位科学家、园艺林学学院教授程运江和园艺林学学院副教授黄远以及等三十多位专家来到桂洁公司和实践团队一起参观学习柑橘生产流水线,探讨了柑橘产业生产情况。

在这十天里,同学们和科学家一道,用脚步丈量桂洁公司两万亩的生产基地,用双手实践检验学习到的知识。亲手从参与嫁接种苗、幼树整枝、病虫害防治、无人机飞防、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到参观采后现代化智能流水线生产,每一位负责人都毫无保留、和盘托出。

审核人 林辉

责任编辑:蒋朝常 韩佳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