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2023年暑期中层干部学习研讨班开班

核心提示: 8月28日上午,2023年暑期中层干部学习研讨班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

学习研讨班现场(记者 刘涛 摄)

学习研讨班现场(记者 刘涛 摄)

校党委书记高翅主持报告会(记者 刘涛 摄)

校党委书记高翅主持报告会(记者 刘涛 摄)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刘涛 徐行)8月28日上午,2023年暑期中层干部学习研讨班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班主题是“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学习研讨方式包括辅导报告、大会专题交流、分组研讨和大会研讨交流。校领导高翅、李召虎、姚江林、王从严、廖济忠、王建鸿、郭刚奇、青平、杨少波、严建兵,校党委常委李向东等出席报告会,全校副处级及以上党政管理干部、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校内挂职干部等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线下学习,各教工党支部负责人、系(教研室)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以及各学院办公室主任、党务秘书、教务秘书、辅导员等在线上参加了学习。校党委书记高翅主持了报告会。

郭齐勇教授作辅导报告(记者 刘涛 摄)

郭齐勇教授作辅导报告(记者 刘涛 摄)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郭齐勇教授受邀作《中国哲学的自信与使命担当》辅导报告。

郭齐勇教授说,就中国哲学而言,要实现理论的独立自主、精神的独立自主,首先要确立其自主性、主体性,确立中国哲学的自信与使命担当。他从“中国哲学的自立与自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方面展开作了辅导讲解。

就中国哲学的自立与自信,郭齐勇教授谈到,必须确立起中华民族的哲学传统、哲学智慧与哲学思维的自主性或主体性。他表示,中国哲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生命的学问,中国人依照着它而生活、实践,它不是与人的生活不相干的教条。不仅要肯定中国哲学的独特性或主体性,还应特别重视中国哲学在世界在未来的意义与价值,即中国哲学中有一些理论、观点、方法,具有普遍性。“我们坚持中国哲学的主体性,绝非故步自封、狂妄自大,堕入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活的灵魂”,没有这一灵魂,就没有族类的存在。民本思想在新时代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诸多启发、推动和实践意义。“当然,民本思想也有时代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在现代论域中加以扬弃与转化。”

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郭齐勇教授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仅儒家的社会理想起着极大作用,而且儒家的人格理想、人格操守也激励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的先驱、前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蕴着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我们民族几代先进分子身上携带的优秀传统精神的契合,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进行的。

郭齐勇教授强调,现代化不是西方制度与价值的普遍化,中国需要参照、借鉴西方的制度文明和价值理念,并使某些制度与价值真正在中国生根,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助缘,但是中国的现代化有着自己的道路,这缘于中国社会及历史文化与西方不同,正如离开了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难以在本土文化中生根一样,离开了民族化的现代化也是难以成功的。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参与现代化的积极力量,其主要精神与价值理念,是人之所以为人、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依据,是当代中国法治社会的民族文化认同与伦理共识之基础。

郭齐勇教授说,中华文化固然随时更化,但它有一以贯之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新时代的挑战,呼唤着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共有精神家园。21世纪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是告别“西方中心论”,在现代性与根源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他强调,各文化民族深化认同自己的文化传统,发掘自己的文化典籍与文化精神,将是未来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种发展态势,它有助于自己民族的现代化和世界化,也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多层面开拓。

DSC_1275

胡显章教授作辅导报告(记者 徐行 摄)

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清华大学胡显章教授受邀作《提高大学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确立中国化时代化的大学理想》辅导报告。

胡显章教授以“文化”和“大学文化”的内涵切入,阐释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文化本质上是“人化”和“化人”,大学的本质是一种以传承、创新文化为己任的功能独特的文化组织,决定了大学应当肩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

“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元思想文化激烈交融交锋,如何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觉自信,是高校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胡显章教授结合大量事例谈到,文化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也是大学履行历史使命的需要,而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华中农业大学以“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一流大学建设”为主题开展深刻研讨,既表明了这种紧迫性,更反映了学校的文化自觉,值得点赞。

针对当前大学出现了精神衰微、大学精神失根等现象,胡显章教授认为,对于大学,关键在科学办学理念的确立,要在教育过程中,既要立德为先,又要体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胡显章教授强调,大学是国家民族的文化高地,在建设新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肩负引航者、生力军、突击队的使命,而起着灵魂与基础作用的便是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塑造中国化时代化的大学理想,这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涵和关键支撑点,是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要深刻理解中国大学理念的创新,也是系统性推进变革和质量跃迁的过程,应该体现其共通性、主体性、时代性、系统性、批判性和实践性。

胡显章教授最后从多个角度,结合生动的事例,就高等教育的认识论、政治论、生命论和文化论的哲学基础及其对大学精神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他谈到,当前的“大学之道”,在明德新民,在以人为本,在和谐会通,在止于至善至真至美。

DSC_1305

胡显章教授向学校赠送了书籍并寄语(记者 徐行 摄)

报告结束后,胡显章教授还向学校赠送了书籍并寄语。

审核人:吴义生

责任编辑: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