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文化源于企业文化,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质量理念、质量目标、质量精神、质量规则、质量形象、质量价值观以及资质荣誉、售后服务质量等。美国质量学会将质量文化分为物质层及、制度层级、行为层级及道德层级,其中道德层级代表着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境界。此外,质量文化建设有两个维度,一是追求卓越:即对质量得到不屑追求,把追求卓越视为荣耀,它是质量文化的集中体现;二是引领创新:即不墨守陈规,敢于突破,创新发展,引领未来。质量,既需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模式,也要促成学校质量文化。与此同时,质量标准,必须反映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独立思考精神和终生学习能力。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提到“高教40条”:加强大学质量文化建设,要做到以下四点:要完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管办评分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要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自我评估,内部质保,构建标准,确定人才培养要求;要强化质量督导评估,要动态监测、定期评估、专项督导,专业认证;要发挥专家和社会机构的作用,发挥好教指委、评估专家委员会,行业部门,第三方机构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高校质量文化是指高校以质量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意识信念、思维方式、道德规范、规章制度及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一种内隐的文化,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对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标准和质量行为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我们要做到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质量为目标的价值认同和履行质量承诺的行为表征的有机统一,做到大学保障教育质量的技术层面的可操作和文化层面的可认知的和谐一致,要注重大学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一致认同情境下,大学组织的物质、制度、行为、道德等层级要素组成的质量文化模式。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内涵也是需要特别强调的一个概念,即实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有机循环。教育应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教育目标应列出具体的核心能力,每个核心能力应有明确要求,每个要求应有详细的课程对应。在具体实践中坚持能力本位,以绩效为责任,学校比学生更应该为学习成效负责,并且需要提出具体的评价及改进的依据。以每位学生都能精熟内容为评价前提,要坚信只要给每位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机会,他们都能达成学习成果。同时,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最终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作为老师我们应思考的5个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保障学习成果?”“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同时,要达到5个度: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现实与挑战”是我们强调的第二个部分,历史上多次开展关于教育思想新观念、改革行动新方案、教育教学好思想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我校也有40年系列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传承。2011年至2023年,我校每年聚焦一个主题,重点推进一项改革,力推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嘱托,传承华农“宏农学,扬国光”的价值追求,强化知农爱农,着力培养学生兴农报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学生社会责任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力、全球胜任力为重点,培育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并坚持“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的理念,坚持一流育人文化培育行动,突出本科教育核心地位。校领导带头讲思政,在全校范围广内形成“门门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浓郁氛围,构筑“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的三全育人环境。
与此同时,学校建立“四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在专业监测与评价、一流课程建设情况取得重大成果:我校64个专业,国家一流专业31个,省级19个,一流课程总计151门,其中国家级58门,省级93门。但是,我校教育发展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学院重视专业能力培养,忽视了“全面发展”的培养;专业教师关注课堂融乐,忽视了课外“师生融乐”的意义;管理者强化教育管理刚性,忽视了与人“灵魂”的温度对话;大学生追求GPA的学习目的,忽视了探索未知与思辨的价值。
“创新与发展“是我们强调第三部分,学校要在未来做出“教学”到“教育教学”的转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发展”为核心,以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为目标,以系统协同、过程控制、要素优化、反馈提升为原则,坚持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的理念。
建成质量文化建设双向反馈机制,要求我们健全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并形成闭环反馈机制,以成果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质保标准、队伍、机制;开展周期性的专业和课程评估;强化教学督导;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进教学研究与实践,激发为中华复兴而育人的活力;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方法,正向激励卓越的教与学;构建“师生融乐”新型师生关系。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关键环节,教育过程中的教、管、服的每个人都是关键人。让每一位同学带着笑容毕业、走进社会、幸福一辈子是我们教师终生的追求。
(本文作者系 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 李大鹏 学通社记者 陈俊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