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就“文化育人实践的观察与展望”这一话题,分“沉沟”“凝志”“聚合”“破界”“革新”“激活”“多维”“展望”等八方面谈一谈我的认知和理解。
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湖北农务学堂,几经演变,构成学校前身。我校创办至今也已经有了125年,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基因,涵养着5平方公里土地上生长发展的一代又一代华农人,学校也始终携带进步火种,坚持办学,文脉不辍。
如果要将我们华农人的精神概括一下,我想应该是“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育人为本,崇尚学术;勤读力耕,立己达人”。“手脑并用,知行合一”是我们华农学子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品质;“育人为本,崇尚学术”是我们华农办学的一贯理念;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则是我们一代又一代华农人前仆后继的光明道路。120周年校庆时,我校延续这样的办学精神,展现出了五育融通、师生融乐的人文关怀,也昭示着学校文化育人提档升级的新起点。
“凝志”是学校文化建设方向的确认。回顾学校120年来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得出“教育建立人的思想生命,文化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结论。一代又一代华农人120年的接续奋斗,传承着百廿学府的“文脉”,涵养着学术殿堂的“文心”,培育着一流大学的“文气”。自2019年学校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了一流文化建设目标以来,我们专注于育人品性、学术品貌、文化品位塑造,通过举办“两季三节”、狮山讲坛、“悦雅直通车”等活动,丰富大学文化,淬炼大学精神,让学生在华农这片乐土享受美好。我相信,我们在世界教育发展进程中镶嵌下的一颗重要的指针,一颗永远力争一流的动态指针,方向始终锁定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狮山文谷平台的搭建则体现出“聚合”的重要性。这诚如狮山文谷的LOGO,在印章样式的基础上,加入了狮山文谷的英文“Shishan Culture Valley”,用以展现我们包容合作的态度。我们创办这个平台的主题是“汇聚人类智慧的光亮,绽放学术生活的诗意”,我们的主旨在于“促进师生融乐,激活校园创意,体验生活美学”,“唤醒学生‘为中华复兴而读书’源动力”则是我们不变的使命。为了保证日常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搭建有四级文化工作体系,统一协调、优势互补、有序组织、成果共享的运行机制以及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我们以“两季三节”为主体,重大节庆和贯穿全年特色文化项目为延展,加以师生自主项目做补充,搭建起文化育人的平台和载体。我们致力于让5平方公里的山水校园成为育人环境和场域,形成一流大学应有的状貌和气质。
下面就三全育人的机制运行谈谈我个人的见解。“三全”即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简单来说也就是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方位赋能,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
说完三全育人,就不得不提一下学校另外一条办学理念“五育融通”。为了完成相应的情境塑造,我们通过不同类别、形态、内容的情境设置,创设了学人相遇的机会;汲取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精神价值对人产生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学生更有“学术相”、更有“书卷气”。这里不得不提到师生融乐的精神联结的激活作用。我们努力促成师生真诚有效的精神交往,强调交往主体“同时在场”,进行人格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产生审美的享受,感受到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
总的来说,这些都离不开全面发展的条件的创造。我们从文化辩证综合的创新创造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展示型向参与型、娱乐型向涵育型、品牌型向常态型的转变,达成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立,最后到文化自强的过程是很漫长的,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奋斗。并且我认为,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是要去激发人的热情,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理念,我认为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发挥文化先导作用,重视心灵塑造和人性培育。在这之后,开源奋进,提高文化育人效能,不断激活汇聚更加丰富多元高水平的校内外文化资源,更加精准地输送到所需人群中,还需要吸纳更多的师生加入到文化建设中。当有了这些条件之后,我们也不能忘了进行纵深发展,完善文化保障体系,培植各具特色的学院文化、学术文化、原创文化,优化文化育人功能,提升文化产品生产和供给能力。
以“立德树人”固本,以“以文化人”强基,以“以美育人”增益,让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一流大学文化建设!
(本文作者系文化建设办公室主任 冯楠 学通社记者 韩佳茵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