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专题 > 正文

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一流校园基本建设

核心提示: 基本建设关系着全校师生幸福指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与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校园建设与安全保卫部李寅甲认为,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一流校园基本建设,并展开介绍了我校校园基本建设的相关情况。

我将围绕“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校园基本建设情况”“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一流大学校园建设”“校园基本建设之工作不足与努力方向”三个方向展开讨论。

首先,我将介绍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校园基本建设情况:在校园发展规划方面,我校委托清华同衡设计研究院,结合学校历史发展沿革、当前现状和发展愿景,围绕“人文”“特色”“品质”“一流”四个核心,从校园总规、交通、生态和景观等四个方面,为校园未来发展绘制蓝图。在基本建设规划方面,我校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学科发展,拟定“十四五”期间实施基本建设项目13项,规划总建筑面积47.24万平方米。我校的基本建设将“更适用、更经济、更绿色、更美观、更开放、更人文”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校园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目前已经取得如下建设成果:2019年以来,完成第三综合实验楼、学生公寓(七、八期)、幼儿园扩建、工科创新与实训基地、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实验楼、农理科综合创新基地项目7个,总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总投资8.78亿元。

我校环境建设的基本理念是:文化引领,景面文心,人· 境 · 情交融。已经取得近5年完成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项目111个,累计投入资金4.92亿元。完成教学设备资料购置,教室、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80余项。完成乐乐园、伴山园、南湖池塘生态修复、人行步道、运动场及新建楼宇周边配套等环境改造项目20余项的建设成果。

我校坚持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校园,秉持着“绿色理念根植于校园建设全过程,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校园建设”的基本理念,已经取得建设成果:2020年以来,根据《华中农业大学创建绿色校园行动方案》,开展新建建筑的节能减排评估审查,以绿建二星标准设计建造“五综”项目,完成了南湖周边地表径流水处理和池塘生态修复,质达到Ⅳ类标准,推进全口径计量收费,绿色校园创建行动取得阶段性进展。

第二个主题是“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一流大学校园建设”。校园基本建设、环境建设,在满足教学科研空间、师生文化活动需求的同时,始终牢记育人使命,积极践行“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的育人理念,努力拓展“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的育人空间,构筑育人场域,实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让校园更加“景面文心、情境交融”。

围绕“坚持历史文脉 擘画校园蓝图”,我们要做到三点:

第一,要围绕轴线发展、合理功能布局。学校自选址狮子山规划以来,先后5次规划调整,始终坚持“十字”轴线(南北阶梯广场、东西景观大道)发展策略,纵向以狮子山广场为轴线,横向分别为学堂路、学院路、狮子山大道、学府路为轴线。随着学校事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向南移动,1950年的第一阶段,以主楼、东西副楼及景园楼为代表,形成了完整、对称的苏式建筑群,庄严而肃穆;1980至2000年的第二阶段,以博物馆、逸夫楼、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及老食科水产楼为代表,延续对中轴线的围合关系,“lawn式”(以绿地为中心)校园略显雏形;2001至2010年的第三阶段,以人文社科楼及与之相连的图书馆、三教为标志性建筑,极大丰富和完整了主轴线的空间格局;2011至2025的第四阶段,新增第二综合楼、第三综合楼、第四综合楼、工科楼、农科楼、第五综合楼、新人文社科楼等简洁、适用、极具现代性的建筑群。另外,依托校园已有功能分区的格局,结合中远期建设区域和生态保护区的相关要求,将校园分为四个建设功能区和两个生态功能区。近期,我校集约用地、紧凑发展,落实十四五建设项目。中期,向西拓展,承接十四五之后的功能需求,打造混合型组团。远期,将利用校西的完整机遇用地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特区,形成华农新特色,并弹性预留备用地。

第二,强化建筑保护、保留历史记忆。我校主楼建筑群,总建筑面积25644平方米,建成于1960年,六十余年来虽经历多次装修,始终保持原有风貌,并于2019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其中宝积苑红房子,学生宿舍老1、2、3栋等具有历史特色的建筑都予以保留并定期维护;大食堂改造成为艺术馆(倍阅书店),老煤气站改造为伴山园,以休闲景观、文化场域的形式延续历史记忆;西大门改造既融合校徽设计,又保留原大门元素。

第三,争取增加建设用地,为未来发展“留白”。增加建设用地,即启动新一轮校园总规,结合武汉市新版国空规划,对应调整校园综合提升规划方案,努力为学校发展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预留发展空间,即在明确校内建设用地边界的基础上,控制结构、预留生态空间廊道,形成生态友好的校园空间发展格局,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围绕“坚持崇尚学术  服务学科发展”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围绕学科发展,规划建设项目。基本建设是一流学科发展的重要承载体,目前我校规划基建项目13项,总建筑面积47.55万平方米,总投资 25.37亿元。已实施项目 7 项,项目实施率53.8%。

第二,围绕学科发展,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我校已按期建成第四综合楼、农科楼、工科楼。第五综合楼已进入室内装修和外墙敷设,室外景观建设即将展开,计划年底竣工。新人文社科大楼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即将进入招标阶段,在完成规划手续后拟于11月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设计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报规手续,计划年底开工建设。产教融合平台生猪养殖基地初步设计完成,即将进入招标阶段。P3实验室正在进行设计招标。博园综合体正在接受教育部组织的可研评估。

第三,充分征求专家学者意见,设计方案需要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功能需求充分征求使用单位师生意见,还可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方案进行反复打磨,充分论证。我校的“绿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绿色攀登阶梯”作为其设计意向,通过建筑的层叠、组合,喻有青年学子“向上攀登”之意,同时展示出一个多元且丰富的城市立面。连接各层的大台阶不仅承载着交通组织功能,更是一个能承载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并促进学生交流的多功能空间,一个公共的、开放的生活平台。

围绕“坚持以人为本  打造融乐空间”,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培育“一体化”育人环境,需要改造大学生活动中心。规划荟园学生区东侧空间打造“三地一环”(大学生活动中心、乐乐园、运动场、环湖跑道)育人空间,建成首个户外轮滑广场,为师生提供集成思想交流、体育运动、艺术教育、文艺展演等多元功能的高品质美育设施,助力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我校乐乐园的建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构建育人场域出发,依据师生互动交流、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场景等,精益求精打造“艺术品”。微型挖机细细“雕琢”、“大草坪”标高经过比选先后调整了5次,园间道路走向经过反复推演。为师生创造了一个交流、互动、活跃、学习于一体的空间,打造舒适、宜人、自然的环境。我校第五综合楼室外景观设计也值得学习:以 松、竹、梅作为室外主体绿化树种,取其中国传统文化中“岁寒三友”的玉洁冰清、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意向,象征着学者淡泊宁静、宁折不弯、“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气节。在中庭栽种“凤栖梧桐”,取意凤凰择木而栖,广纳贤士、聚天下英才之意。

第二,建设“开放型”共享空间,需要加强楼群内外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使用。利用连廊、中庭、敞厅、平台、庭院等,建设楼顶花园、咖啡长廊等开放性公共共享空间。实施“拆墙透绿”工程,为师生学习、交流、探讨、沟通提供场域,助力学生心理成长和个性化发展。

第三,助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1+X”学生社区公共空间综合体。建成集学业支持、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宿舍服务于一体的学生事务服务大厅,打造涵盖食堂、运动场、学生超市、快递驿站的“五分钟服务圈”,努力满足学生学习、生活、精神文化等需求。

围绕“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绿色校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着力培育绿色校园文化,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师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校内外绿色工作生活主题宣传,对节地、节水、节电、节材、节粮、绿色出行等行为发出倡议并付诸行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培育健康向上的绿色工作生活方式。

第二,着力实施绿色规划管理,加强对学校土地的规划管理。保护狮山绿色生态本底,合理配置共享空间资源,集约利用土地,为学校未来发展预留空间,高度融合生态、建筑、景观和人文,形成世界一流大学校园品质。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校园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运行与管理。

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建筑试点,完成第四综合楼项目绿色建筑、保温节能评评估。采取装配式建筑施工,并按照绿建二星标准设计建造第五综合楼项目。制定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规划,在水产食科楼改造中对外墙保温、室内节水节电设施、材料进行保温节能改造试点。

第四,着力加强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完成南湖周边地表径流水处理和池塘生态修复。开展教学科研基地环境治理和工程建筑垃圾专项治理行动。规范绿化用水,推进雨水浇灌及实验室废水处理回收利用。开展全口径水电计量收费,目前进入试运行阶段。

围绕“坚持工匠精神,打造建安铁军”,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党建引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履行党总支抓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研究、同推进、同检查,有力提升工作质效;坚持党建引领,建设样板党支部,设置党员先锋示范岗团队2个、党员先锋示范岗6;采用党建加项目形式,让党旗在建设项目一线高高飘扬。

第二,以一线规则推进基建任务落实,工作在一线部署、任务在一线落实。召开现场会,在项目上梳理工作进度、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任务。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做好技术交底,深入施工一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引培并举,提升专业化服务保障能力。引进与培养并行,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外聘3人,人才引进1人。支持职业提升,鼓励在职人员报考建造师、造价师、消防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提升专业服务保障能力。目前有建造师、造价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有7人,1人获学校“十大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强化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将工作业绩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职务晋升推荐、年终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目标考核在部门管理中的作用。

最后,我将总结一下校园基本建设工作的不足与努力方向。在综合协调“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八字方针方面还存在提升空间;绿色校园创建的氛围还不够浓郁,合力还未有效形成;用能增长较快,单位建筑面积电耗和生均电耗居同类高校前列;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在建设过程中贯彻不够;土地规划管控的力度不够,存在临时设施未批先建、随意迁改水电线路、安防设施行为;体现品质、品貌、品味的校园人文景观数量较少;队伍的专业化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升,实验室规划建设的专业性有待加强。

在未来,工作努力方向可以总结为:第一,持续推进绿色校园建设:加强校园综合提示规划落地实施及管理,集约利用土地,建设绿色建筑,涵育一流大学文化品质,助力一流大学建设。第二,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地:做好博园综合体、保障性住房、人文社科楼、P3实验室等项目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提供硬件支撑。第三,强化高质量文化载体供给: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增设公共文化共享交流空间,提供形式多元化、教育终生化、交流自由化的物质文化载体。第四,可持续发展:适度新建+既有建筑的维护与功能提升+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们要坚持“以学校发展为根本遵循、以开放融合为核心策略、以绿色健康为建设理念、以可增长性为重要原则、以文化建设为核心抓手、以数字智能为创新引领、以低碳转型为关键路径”规划建设思路,为提升学校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要牢记,基本建设关系着全校师生幸福指数,基本建设关系着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基本建设关系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校园建设与安全保卫部 李寅甲 学通社记者 刘欣雨 整理)

责任编辑:蒋朝常 肖嘉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