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专题 > 正文

创新文化:激扬梦想 追求卓越

核心提示: 学术文化是在学术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有文化氛围,是大学文化的核心。面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中国现代科学产生的影响,大学应坚持文化自信,通过营造理性、宽容、自由的创新环境,破除学而优则“仕”的功利观,培养不畏权威、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大力培育求实、创新、质疑、宽容的学术文化。

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学术文化,学术文化是其区别于其他机构的显著特征,是大学的精神根源所在。那么什么是学术文化呢?学术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在学术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有文化氛围,学术同仁之间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和行为准则等。

无论是从文明发展的比较维度,还是中国历史的维度来看历史,都不会错过的阶段是现代文明的500年。

“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干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院士大会上谈到的那样,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以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为研究方向的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带来的第三次科学革命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为主要突破口,进入群体进发关键时期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蓬勃发展。从历史的角度,中国已从百年屈辱走向百年图强,现已跨步迈入新时代。

既已如此进步与发展,那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呢?我认为原因有五:第一,中国的传统是入世的,不是出世的,换而言之,就是比较注重实际,而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第二,科举制度;第三,观念上认为技术不重要;第四,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第五,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总结来看,核心原因在于文化,近代中国没有孕育现代科学的文化土壤;但产生于西方的现代科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依然从外、中、内层次上,即器物、制度、文化方面带来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变化。

大家都知道,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无论是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还是李康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都体现了东方主流传统文化的奥义,透露出现实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专制的特点。而崇尚“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抑或是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培根,都展示出西方文化中的浪漫主义、个人主义和理性精神。

面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应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大力培育创新学术文化。一方面要树立我们对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的自信,比如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处世的道德理念;一方面也要包容和借鉴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文化呢?我要用8个字来概括:求实、创新、质疑、宽容。要实事求是,真实是基础;要敢于突破,创新是灵魂;要不迷信权威,这是进步的源泉;更要包容失败,因为事情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在求实创新、质疑宽容的基础上,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我们应秉持大食物观,关注农业要解决的国家目标,也要守正创新,重新思考农业发展的模式。

我们如何建设学术文化?我呼吁营造理性、宽容、自由的创新环境,破除学而优则“仕”的功利观,培养不畏权威、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重视搭建基础科学研究和基础科研创新平台,开辟另辟蹊径、换道超车的创新技术路径。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创新自信是文化自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敢于突破路径依赖,敢于坚持特色,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守正创新,更加面向科技前沿,更加面向重大需求。要把肩负起建设一流的学术文化视作每个华农人的责任!

(本文作者系 副校长 严建兵 学通社记者 肖嘉迅 整理)

责任编辑:蒋朝常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