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新闻专题 > 正文

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一流大学建设

核心提示: 针对“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一流大学建设”这个主题,发展规划部王平祥从三个问题“文化及其与教育的关系”“大学文化的作用与功能”“如何引领双一流建设”出发,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构建我们国人思想共识、情感认同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前,“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第二轮,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建设一流大学,文化是先导、是软实力。一流大学文化是一流大学建设灵魂和内核,最根本就是育人,立德树人,因此,建设一流大学文化将引领贯穿“双一流”建设全过程,是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

首先我要讲的是文化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文化”与“教育”词源上有同义性,反映教育与文化关系是直接与密切的。“文化”(cultus/cultura)一词早期具有“耕耘”或“掘种土地”意思,表明文化与人类劳动的天然联系,至今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仍保存着。后来慢慢发展,赋予了新内涵,具有改造、完善人的内心世界,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素质的意思;训练和修炼心智的结果和状态,用来描述受过教育的人的实际成就等。法语、英语中“教育”(Pedagogie)即源于此,指称“教育学”。在中文中,“文化”一词由“人文化成”简化而来,基本含义是通过文治教化把人培养成有教养的人的过程,即“教化”。由此可见,在中西文中,“文化”与“教育”在词源上有直接联系,以至于认为教育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教育。因此,文化与教育不是割裂的。表现为三点:一是选择文化、批判文化;二是传承文化、传播文化;三是适应文化、创新文化。从而促进文化和人的发展。

大学从诞生以来本质上就是一个文化机构,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延伸文化传承与创新,这是高等教育基本功能拓展。文化价值是一切功能的基础和主导。不仅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社会场所,更是一个文化殿堂,追求真理的堡垒,引领社会的轴心,守望精神的家园。大学理念、大学制度、管理模式等文化因素的深刻变革愈来愈成为衡量一流大学重要标志之一。文化是大学之根、育人是大学之本、大学文化是大学之魂。

第二,大学文化作用与功能。

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主要任务是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究竟该如何育人,欧文曾说“人是环境的产物”。这里环境就是文化。文化作用巨大,它的引领力决定了大学精神内核和发展方向,它的凝聚力决定了师生认同和投入程度,它的独特性决定了大学立校特色和品牌声誉。

华中科大涂又光先生很早就提出“泡菜理论”,意思是泡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我们常说,大学可以没有围墙,但大学不能没有氛围。某种意义上来讲,大学文化将决定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比如我们几所农业院校比较,不难发现,所学课程、所用教材大同小异,毕业后素质还是有差别的。关键在于学生感受的环境和条件大相径庭。“一所学校的力量更主要地来源于它深厚的文化能使学生产生深层感受和体验的强度。”还比如,牛津学生是教授用烟斗熏出来的。

从大学发展历程看,世界一流大学大具有三方面特征:一是有明确办学目标和清晰办学理念,二是有一批髙质量负责任的学术群体,三是有不断演化、优化的组织制度和文化。综观世界一流大学,无不彰显独特个性的文化,这是区别于其它大学文化标志,它们的显著特征是以人为本、开放包容、开拓创新、追求卓越、面向未来。作为世界一流大学,“能将具有不同思想、文化、专业背景知识分子凝聚在一个目标下,在大学遭遇艰难曲折时升华为一种顽强亲和力和奋斗力。在这样的大学受过教育的人,会长久地怀念它。”在大学氛围熏陶下,教师学生校友都深受影响,在各行各业中坚守和传承着大学精神,进而影响着社会各方面。

不难发现,越是知名大学,大学文化生命力越强,文化越像纽带,师生员工之间、校友之间就越能够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价值观念上形成认同、相互吸引、相互结合,形成互动。也就是形成了价值、情感和发展共同体。接下来我会举例几个知名大学作简要阐述。先从国外的大学开始讲起。

哈佛大学之所以卓尔不群,是因为始终坚持“探求真理和学问是大学的核心价值”。“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是哈佛建校以来一直所信奉的做人和做学问准则。耶鲁大学以注重领袖的培养闻名于世,已培养了包括克林顿、布什父子在内的5位总统。秘诀就是特别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耶鲁大学有很多课外文化小组。营造一种对新观念宽容、尊重的氛围,使之成这样一个的地方:在这里,每一个人——学生或教师都能够完全自由地表达个人信仰或提出任何问题。斯坦福大学区别于很多世界其它大学特点,就在于校园里到处弥漫着创业的精神和不断冒险精神。所以斯坦福大学和美国硅谷形成了鸡与蛋的关系。在创业精神激励下,一大批高科技公司得以孵化。牛津大学能培养具有杰出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原因,归结于独特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在导师制熏陶下,学生掌握了学术交流方式,可以在思想海洋里任意翱翔。剑桥大学着力帮助学生塑造一种“绅士”形象。从物质资源到人文精神资源,每一个部分都突出文化品味,每一个学院都是一个独立建筑群,风格各异。

从国内看,以北大、清华为代表也有独特的文化个性。蔡元培出任北大校后“兼容并包”办北大,培植了我国现代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北大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现代史真正意义起点。积淀形成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特质的大学精神,影响我国大学前行方向和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执掌清华的梅贻琦校长,倡导“学术自由”“教授治校”“通识教育”等教育理念。奠定清华求真务实、追求民主文化底蕴。“从全局看,正是由于大学个性存在,不同大学风格、大学精神在一起相映成辉,形成了高等教育繁荣景象。”

讲了这么多国内外大学的特点,那我们学校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知行合一、手脑并用”“一手拿书本,一手拿锄头,勤耕苦读,又红又专”“猎枪和使用猎枪的方法”“勤读力耕,立己达人”,非常朴素管用。耕读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的有力抓手、知农爱农新型农林人才有效路径。

但是现在我们的大学教育还存在着几个问题。各类大学排行榜中,以学术成就和声誉等显见及容易量化的指标为主要衡量指标,我们过多地把关注点和重视度聚焦于此,有意无意地忽略大学特有的文化和精神。相比而言,很多大学办学模式相近,彰显个性文化特征并不明显。唯西方化、一流泛化、数据化。将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一共有三点。一是办学理念上重“办学”轻“办教育”。教育功能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实现精神培育和文化传承。二是培养目标上重“技能提高”轻“价值塑造”。纽曼说,大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灵魂是健全的,到达博雅高度的即具有完整的人格。人文精神滑坡、文化品位降低、独立精神和批判精神匮乏、学术腐败与学术浮躁严重。三是培养方式上重“学习成才”轻“精神成人”。大学重“研”轻“教”、重“行”轻“品”,重“术”轻“道”。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有几个特性是需要我们坚持的:一是持续性,避免重短时效应,轻长远效益;二是思想性,避免重浅层文章、轻内涵挖掘。一流大学文化内核必须是精神文化,注重对大学精神文化总结、挖掘、阐释,传承一流大学精神、彰显一流大学气派;三是校本性,避免重舶来概念、轻自身特色。没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只算是“在”中国的大学,不算是中国“的”大学。总书记强调: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一流大学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大学;四是开放性,开放视野,一流大学文化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闭门造车”建设不出一流大学文化,必须以包容和开放姿态,加强与社会、与世界紧密联系与交流,打破文化交流的壁垒,主动促进多元文化理性交流,以自身文化魅力吸引和带动世界范围内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团体,共同推进文化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促进一流大学文化创新性发展。

最后一点是,如何引领“双一流”建设。

正因为文化是大学灵魂,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时时刻刻发挥着文化熏陶与渲染、凝聚力与牵引力强大作用。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命力、竞争力重要源泉。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文化夯基固本,加强文化建设就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文化建设好了,大学品位自然会得到提升,大学实力必然会得到提高,大学就是在校园文化浸润下一步步迈向一流,切莫让一流大学沦为“失去灵魂的卓越”。

2015年11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要求“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觉和制度自信,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文《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构建具有时代精神、风格鲜明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这对大学文化建设和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是大学职能的回溯。

把涵育一流大学文化作为建设一流大学“先手棋”,从重视的高度、深度、精度、广度上协同发力,共建共治共享,自信自强,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华农特色高品位大学文化,引领支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升高度,强化顶层设计。“十三五”以来单独编制文化建设规划,“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华农特色高品位大学文化,更人文、更开放、更自在。”做到战略引领、规划先行,避免碎片,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是丰富厚度,打造精神内核。注重赓续史脉文脉,与教育共同体、育人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相匹配的一流大学文化。如我们耕读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办学思想、四个一发展模式、六个一成果引领产业发展等。

三是增强精度,彰显文化特质。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现“三全育人、五育融通、师生融乐、全面发展”,“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学科文化、团队文化。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还是必要的。

四是拓展广度,发挥引领功能。例如我们的“五色校园”文明创建理念、中外高校文化交流与传播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以上是我对一流大学文化引领一流大学建设的思考和看法。

(本文作者系 发展规划部 王平祥 学通社记者 王亚鹏 整理)

责任编辑:蒋朝常 王亚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