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学术晚茶】师生畅聊CropGPT

核心提示: 3月15日晚,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林教授做客学术晚茶,以“插上数字化的翅膀——CropGPT引领作物智能育种新模式”为主题,带领同学们一同探寻玉米的智能育种新模式。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涵梦 张慧颖)3月15日晚,以“插上数字化的翅膀——CropGPT引领作物智能育种新模式”为主题的学术晚茶在学生综合服务楼103举行,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林教授围绕我国玉米的智能育种新模式与现场的同学们进行探讨。

教师讲解

李林讲解CropGPT

“我们做的不仅仅具有ChatGPT的一些功能,更重要的是做了ChatGPT不能做的事情。ChatGPT是一种通用模型,而CropGPT是有关育种行业垂直领域的一个专业模型。CropGPT能真正解决通用模型不能解决的专业领域的问题,是真正引领智能设计育种的新模式。”李林教授将CropGPT与ChatGPT进行对比,为大家讲述了CropGPT的来源以及用途。

“二十一世纪是属于生命科学的世纪,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遗传学涵盖了对基因的结构、功能、变异和遗传规律的研究,是理解生物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关键科学。”李林谈道,遗传学是从表型到克隆某个基因最重要的学科,在此基础上传统育种主要依赖于表型选择和杂交,依照表型从野生的物种慢慢进行人工选择,培育出满足我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农作物,进而塑造了我们整个现代农业。经验育种是基于观察和实验的长期过程,需要多代的选择和淘汰才能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而目前中国的生物育种仍处于半经验育种的阶段。

在谈及现代育种技术时,李林教授对已搭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育种平台——精准智能设计育种联合体CropGPT进行了介绍。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将出现更多整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层次生物大数据的网络大数据(NBD),网络大数据将能够提供更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科学家认为要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来革新生物种业,而李林教授设计CropGPT的理念不仅运用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还需要整合所有育种技术和资源,协同应用DH技术、人工智能、基因组编辑、高通量基因分型以及高通量表型等先进技术,开发出作物育种的多模式GPT,从而革新我国的传统育种行业。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通讯员 李双双 摄)

在互动交流环节,公共管理学院杨煜沣同学提问道:“玉米种质和国家政策都会对玉米单位面积的产量产生影响,哪种因素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呢?”李林教授答道:“国家的政策主要影响耕作的栽培模式,而大数据表明,玉米产量的提高主要还是由种质的提升决定,政策只是众多影响因素的一部分。”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陈志远同学问:“CropGPT在收集大数据进行反馈和预测的过程中,如何避免一些错误的数据影响到自己预期的结果呢?”李林教授解释道:“CropGPT作为一个垂直领域的模型,有专业的技术手段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通过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约简等方法来处理异常值。大数据的主要优点就是它能够通过分析整体数据而非小样本数据,发现总体水平上的规律,从而减少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

活动最后,李林教授鼓励同学们要积极促进专业融合,运用所学投身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之中。他坚定地说:“生命科学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天资聪颖者,只要怀揣梦想,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和实验,每个人都有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审核人 镇志勇

责任编辑:晏华华 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