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校召开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农村社会学》修订咨询会

核心提示: 5月18日,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农村社会学》修订咨询会暨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和教学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南湖新闻网讯(记者 晏华华)5月18日,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农村社会学》修订咨询会暨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和教学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在我校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社会变迁研究会会长李友梅、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培林等中国社会学领军人才代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25所“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马工程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与核心专家代表、社会学知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代表共计90余人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高翅会见与会学者,校长李召虎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青平主持会议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现场

会议开幕式现场

校长李召虎致辞

校长李召虎致辞

李召虎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和代表性科创成果,并简要梳理了我校农村社会学发展历程、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李召虎表示,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马工程教材修订是一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工程,希望与会学者以咨询会和座谈会为契机,汇聚众智,凝聚共识,共同推动马工程教材建设、农村社会学教学与研究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社会学知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教授致辞

冯仕政教授致辞

冯仕政在致辞中对马工程教材建设提出四点期待。一是教材建设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助力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二是教材建设要自觉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做好存量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和增量知识的创新与发展。三是教材建设要善于运用社会学思维,注重交往交流,互学互鉴。四是教材建设要有学术定力,要深耕一个领域忠心不改、矢志不渝,守正创新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发展繁荣。

李友梅教授致辞

李友梅教授致辞

李友梅致辞表示,对于中国社会学而言,农村社会学具有整体性的意涵和整全性的特征。新时代构建农村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解释我国百年“三农”问题的发展史,对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意义重大,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也意义重大。新时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诸多亟待研究的新问题。华中农大的农村社会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走在前列,有能力有魄力完成教材修订工作。

李培林教授致辞

李培林教授致辞

李培林致辞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从乡土社会快速发展到城乡社会,这种历史跃迁亟待《农村社会学》教材总结其中的经验规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如何推动任务解决对《农村社会学》教材修订提出艰巨挑战和光荣使命。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农村社会研究队伍,有责任在农村社会学领域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方面取得突破,为全世界社会学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钟涨宝教授作《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与教学回顾》主题报告

钟涨宝教授作《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与教学回顾》主题报告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农村社会学》编写组第一首席专家、文法学院钟涨宝教授作《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与教学回顾》主题报告。报告回顾了中国农村社会学产生与社会学本土化历程,在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之前,由西方传入我国的社会学基本是简单引进和模仿,此后,以李景汉、杨开道、吴文藻、费孝通、梁漱溟、晏阳初、毛泽东等一代代社会学研究者开启了社会学本土化之路。报告指出,社会学恢复重建后,费孝通、陆学艺、郑杭生等中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围绕社会转型引发的诸多研究议题,不断创新理论和方法,并以研究发现积极指导改革实践,促进了新时期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进程。报告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社会学教学和教材发展历程,总结了现有《农村社会学》教材的共性与差异,提出了马工程重点教材《农村社会学》修订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分组圆桌会议(一)

分组圆桌会议(一)

分组圆桌会议(二)

分组圆桌会议(二)(以上照片由记者 晏华华 摄)

会议同步举行了两场分组圆桌论坛,与会学者高度评价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团队前期为马工程重点教材《农村社会学》所作的开创性工作,并从学科历史、学术思想、研究方法、章节安排、出版发行等多个维度对教材的修订工作提意见建议。

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本科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发展规划部、研究生院负责人和文法学院社会学学科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审核人 田北海

责任编辑:晏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