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晚7点,50余名师生齐聚大学生活动中心本禹志愿服务队活动室,共话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探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新思路。我校顾泽茂、付新华、张利华、丁洁等长期参与公益志愿活动的老师和“本禹志愿服务队”志愿者、2014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安玥琦、“阡陌学堂”创办人赵芸逸等参加了交流。
学以致用——用专业知识推动志愿服务发展
“顾老师,我们想更多地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您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吗?”绿色协会的一名志愿者向被誉为“泡”在鱼塘里的水产博士顾泽茂提出问题。“争取互利共赢才是志愿服务长远的发展道路。”顾泽茂老师和大家聊起了自己的公益路,他长期走村串户,上山下乡,运用专业知识免费为基层养殖户提供咨询、上门诊治和鱼病防治讲座。“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技项目。”顾泽茂鼓励同学们积极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志愿服务,在解决农民问题、得到精神收获的同时,积累实践经验,促进自身的学习和科研。
“专业人做专业事才会长久。”被称为“国内研究萤火虫第一人”的付新华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来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的实际,与志愿者们交流了体会。“要学会用商业化的思维来经营团队,用商业化的模式来做公益。”他认为,公益团队的发展要建立良性运转模式,团队要有自己的专业性,能够给公众提供最独特的产品,减少被复制的可能。“做公益首先要弄清公众的需求,要让公众先认知,这样他们才会喜爱,才会有所行动,公益才会有希望。”
长期坚持——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公益往前走,团队内部的建设很重要,特别是要思考一些好的项目如何传承。”“雨露·中国”公益社指导老师张利华鼓励志愿者将志愿服务与自身的生涯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公益团队要坚持初心,更应培养能够坚持初心的能力,如解决困难的能力、强大的心理承受力等。”谈到如何坚守志愿精神,丁洁老师鼓励同学们让志愿服务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她认为志愿服务“并不是非要跨越千山万水才能做,帮助身边的人一样是在做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要学会经常和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
星火燎原——以不断创新彰显时代特色
“我想通过网络,让山里的孩子有更开阔的视野。”大家在现场观看了赵芸逸和他所在支教点的孩子们应邀参加2015年央视网络春晚的片段。“刚开始只有一个18元买的摄像头,孩子们是围在笔记本电脑前听课的。”“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方式,都以能提出问题难倒老师为骄傲。”谈起“阡陌学堂”的创办过程,赵芸逸沉浸在回忆中,仿佛所有的艰辛都被孩子们的欢笑所融化,现场的听众也随着他的讲述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深深感动。“遇到困难的时候其实可以联系我们。”现场一位志愿者向赵芸逸表达了心愿。
谈到新媒体时代下志愿服务的发展,安玥琦结合以前运用微博开展募捐的经历,倡议同学们将志愿服务延伸到网络上,做一名“网络文明志愿者”,“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网络时代下的各种信息,理性上网。从自身做起,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
整场交流活动,老师和同学们充分交换了关于志愿服务的思考。对于志愿服务团队长期发展和资金来源、志愿服务项目的运作模式、志愿者的流动性等问题,现场师生各抒己见,力求为志愿服务发展谋划更好的未来。
记者在交流中获悉,本月学校将组建“教师志愿服务队”,将有更多老师与“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共同前往农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