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学研究 > 正文

马铃薯晚疫病广谱抗性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核心提示: 3月30日 Nature Plants 在线发表了我校马铃薯团队研究论文“激发子识别增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同时配发评论“植物:一种新的马铃薯晚疫病防御机制”,认为这一发现开启了马铃薯广谱持久抗性育种的新途径,对保障粮食安全、减少农药施用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作者杜鹃博士目前在柳俊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深入探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的PTI信号途径。

(文|园林学院  科发院)3月30日 Nature Plants 在线发表了我校马铃薯团队研究论文“激发子识别增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Elicitin recognition confers enhanced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n potato,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plants201534),杜鹃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该杂志同时配发了评论“植物:一种新的马铃薯晚疫病防御机制”(http://www.natureasia.com/en/research/highlight/9832/),高度评价了该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认为这一发现开启了马铃薯广谱持久抗性育种的新途径,对保障粮食安全、减少农药施用具有重要意义。评论指出,引起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大饥荒的晚疫病仍是当今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威胁。经过10年的研究,作者从南美马铃薯种Solanum microdontum中鉴定克隆到响应病原菌效应蛋白且对病原菌进化压力小的类受体蛋白基因ELR(抗效应子基因)。植物含有许多类似的细胞表面受体,形成一个雷达天线似的植物第一道免疫系统,而不同受体对不同的病原具有保守的防御功能。该研究证实,当ELR与病原效应子同时存在时,能够在侵染点杀死病原菌,且对不同的晚疫病菌小种具有广谱的抗性效应。

杜鹃为我校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分别于2013和2014年获得华中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和瓦格宁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在柳俊教授指导下在我校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深入探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的PTI信号途径。

相关链接: Nature Plants(《自然—植物》)是本年度《自然》学术期刊系列增添的新成员。主要发表植物学各领域,以及有关植物与其外部世界交互影响的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该刊服务于有兴趣对植物王国展开深入研究的各类科研人员——不论其主要研究领域是植物遗传学、植物发育、抗病、新陈代谢、农艺学,还是经济学。涵盖分子及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农学、生态学、生物技术等,并探究植物学的前沿研究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Nature Plants还十分关注转化研究,因为转化研究通过解决当今全球最紧迫的挑战,如粮食安全、水资源和土壤利用效率、能源充裕度和气候变化等,有助于为未来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除研究论文之外,该刊还设有综述、评论、特写、视角、新闻及观点等栏目,方便植物学研究的业内及业外人士全面连贯地了解植物学的最新进展。与所有冠名《自然》的期刊相同,Nature Plants具有同行评审程序公平严格、文稿编辑和制作水准高、出版速度快、编辑独立性强等特点。(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311357.shtm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陈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