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学术交流 > 正文

未来十年: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教育部李志民来校作《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辅导报告

核心提示: 5月8日下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应邀来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作了《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辅导报告,报告会由2015年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信息学院承办。

IMG_0320

报告会现场(一)

IMG_0310

报告会现场(二)

(文|信息学院通讯员赵雅静  图|信息学院通讯员陈治国)5月8日下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应邀来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作了《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辅导报告。教务处处长江珩主持本次报告。

报告会开始,李志民结合自己15年的互联网工作经验指出,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他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国家政治、日常生活、市场结构与农业形态等方面的影响论述了互联网时代到来这一公认的事实,而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对教育的需求。

“历史上,每一次新技术发明,总会带来教育领域新的应用,总会使教育工作者兴奋,总会引来教育变革的大讨论。”李志民说。

针对教育信息化,他引出了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这一概念,并从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教育的分类、大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等三个方面论述了MOOC兴起的原因,认为它更适合高等教育且可以有力推动知识传承类的学习。MOOC发展很迅速,到2016年,北美43%的学校将提供MOOC。究其原因,李志民概括到,是因为它方便了学习,提高了效率,并提供了公平教育的机会。它所产生的影响则是大学虚拟化,“科教真正融合,教育也会实现云服务。”李志民说。

谈及MOOC在中国的发展,李志民提出了六个条件与六个挑战。六个条件即国民信息化素养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信息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得以实现、决策者观念跟上时代发展需求、国家政策及企业用人标准提高、互联网标准设施的改善等。六个挑战即社会能否承受教育变革之痛、大学能否提供足够的优质资源、商业运营模式能否做到可持续、在线学习文化能否有效建立、信任问题能否被解决、证书能否及如何被社会接纳。

李志民认为,由于大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它肩负着崇高的使命,大学的任何重大变革都会引来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而MOOC发展的结果很可能是社会不再以传统大学为主。即使机遇与挑战并存,李志民仍向在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对MOOC进行关注和思考的建议。

李志民最后提出,不可高估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在未来一两年的作用,但也不可低估其在未来十多年的影响。他提醒在座的教育工作者须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如果不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脚步,至少能紧跟人类文明的步伐。”李志民结尾时说。

据悉,本次报告会由2015年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信息学院承办。全校副处级及以上干部,机关科级干部,校属有关单位基层教学组织相关负责人,专业建设责任人,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负责人,高等教育研究所教师生代表,辅导员和教学秘书代表,信息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

相关链接:

李志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可以论文》主编、《中国高校科技》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网络》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三节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科技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在中国,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等高校相继加入MOOC行列。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