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洪恩:敬业即是发现农民伟大宣誓学者责任
在李梦月和史宇颖眼中,文法学院导师萧洪恩的第一课充满了哲学思辨,内容更是妙趣横生。
和其他教师一样,萧洪恩为同学们送去了学校为大家“私人定制”的“敬业福”。
关于“敬业”,萧洪恩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清晰而丰富的思想概念,承载着人们的理性认知、情感倾向、行为取向及相应的价值诉求。
他说,自中国20世纪末叶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随着人们职业观念等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敬业”成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重要命题。把“敬业”主要作为针对个体素质的要求在党代会提出,显示出“敬业”的关键在于个体自我努力修养等方面。
经历了新春的喧嚣与沉淀,萧洪恩对敬业还有新认识。
萧洪恩说,自己在春节期间走访了咸丰下属瑶族兄弟、苗族兄弟以及土家族等多个村落的农户,从农家的新春对联寓意上着眼,并与农户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交流,挖掘引申出了农村社会中有关就业结构、婚姻圈、生活礼仪以及生产结构等方面的变迁。
萧洪恩还讲到,在走基层、访民生、感民情的过程中,他不仅仅是以一位学者的身份去记录文化,更是以当地群众的身份去关怀老弱病残农户,为他们送去了春节期间所需用品等经济上的支持。
萧洪恩说,只有走进群众,才能真正发现文化。他告诉大家应该善于去发现处于不停变化中的农村社会结构;在精英文化大行其道之时,不应将农民等同于愚昧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应该真正地相信农民,并从农村、农业、农民中找到自己的激动所在,做到真正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绩效考评与学术晋升去做面子工程。
李梦月说:“萧老师正月初二就开始走进农家进行访谈,为学生带来第一手资料,用最原始的材料震撼学生,这些举动正是对敬业最好的诠释!”而史宇颖则认为,整整两节课,贯穿课堂的是故事与哲理并行,细节与思考并行,现象与学术并行,敬业与育人并行。
萧洪恩表示,在观察农村的变化中,要发现农民的伟大,也要宣示学界的责任。他强调,此处的责任,不仅是作为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也是大家要时刻保持敬业精神的责任。
吴鹏飞:以敬业的态度和行动领略程序的魅力
早上7:45,三教A502的教室响起舒缓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2015级食品工程4个班的学生早已把教室坐得满满当当。
今天给同学讲授第一课的,是我校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系青年教师吴鹏飞博士,曾经的全校教学质量一等奖获得者。
其实,早上6点不到,吴鹏飞便早早地来到办公室,重新温习、检查课件,并把今天的VB.NET程序设计涉及的所有程序都打开运行一遍。
7点57分,课堂提前开始,“缘分把我们相系于此,缘分让我们相聚这个课堂,希望这个课给大家带来开心和快乐。记住,一定要快乐哦!”大家被吴鹏飞亲切幽默的话语逗笑了。
吴鹏飞花了几分钟的时间,给大家送上了“敬业福”。这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教务处联合设计的ppt,从风格到内容都很合吴鹏飞的“胃口”。
他运用《弟子规》中“求确义”一句,向同学们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的准确性、客观性,希望同学们在新学期能拥有敬业的态度和行动,在课堂上严格做到“三要三尊重”:不要说话,不要玩手机,不要迟到,要尊重自己、尊重课堂、尊重老师。
吴老师作了自我介绍,告知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邀请大家加入“VB学习群”。他说,随时想要找老师的学生,肯定需要帮助,而老师就应该心中有学生,“教育就是为学生着想!”
同学们有所不知的是,这是吴鹏飞自2002年以来第16次为该专业学生授课。吴鹏飞的课堂理念第16次在教室响起,掷地有声。
吴鹏飞通过视频介绍了日本人工智能机器人asimo,并演示多个我校老师用vb.net研发的系统,让同学们形象深入地了解vb.net这门课程。讲到VB的实际应用,吴老师举出了动车速度实时监控、三联体密码与蛋白质合成的例子,让大家有了更为深入、具体的印象。
当屏幕上演示的自动随机语音点名系统点到食工1501班陈逍同学时,他响亮回答“到!”引来一阵会意的笑声。同班的张璞笑了,“这样高大上的点名,以前没见过。”作为班上唯一一个带电脑来上课的人,陈逍说:“我习惯在电脑上做笔记,今天上的这门课正好与计算机有关,我非常感兴趣,想把它学好,学会编写程序。”
时间指向8:45,快乐的第一课结束,而对于同学们来说,程序的魅力才刚刚开始。
梅道锋:敬业,从屠呦呦的“诺奖”说起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屠呦呦的父母借这句诗词为她起了一个不起眼的名字。然而,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名字,81年后却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大放异彩。
工学院梅道锋老师以这样的表述开始了他第一课的“开场白”。
梅道锋继续对屠呦呦的诺贝尔之路进行展开。早在1960年代,屠呦呦就确定了“战胜疟疾”这一明确的职业追求。“天地之大,必作于细”,屠呦呦很好的饯行了《荀子•劝学》里的这句话。
梅道锋说,屠呦呦的研究工作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她曾走遍全国各地收集640多种“抗疟”药方,不放过对任意可能性的研究。正是这种忘我的投入,让这位“抗疟前线”的第一英雄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
屠呦呦的研究道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她曾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胡椒的研究,然而带给她的却是沉重的一击。这种前所未有的打击并没有磨灭屠呦呦立志战胜疟疾的“初心”。“跬步不休,累积不辍”,屠呦呦的研究有从零开始慢慢积累。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屠呦呦发现青蒿对疟疾100%的抑制率。
讲到这里,梅道锋有感而发:“屠呦呦以‘专心以致其业’的敬业精神成就了她在学术研究上的成功。也正是她的这种敬业精神将屠呦呦推向了她科研事业的顶峰”。
面对教室里的所有同学,梅道锋满怀期许地说:“对于在座的各位大学生而言,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业。屠呦呦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和学习。我们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应该将这份精神好好的传承下去。在生活中,我们要注重修己,培养朴素的价值观念;在学习中,更要以忘我投入的志趣汲取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从讲述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敬业”故事中开始,梅道锋用敬业精神激励同学们,让他们在新学期第一课开始便笃定信念,以饱满的热情开启新的“学习模式”。
(本文系由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综合整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