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特别关注】“一带一路”在华农(2)

刷好“一带一路”上的华农“朋友圈” 学校推进“一带一路”工作走笔

核心提示: 5月中旬,“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500余名嘉宾、4000余位记者相聚这里共襄发展,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中国。“一带一路”不是“单奏曲”而是“交响乐”,作为一个基层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以其独特的科教优势,正努力成为这“交响乐”中的一个音符,为助力国家战略而探索不止。

学术篇:让科研的种子生根发芽

时间回到2016年4月5日,第三届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在埃及本哈大学开幕,华中农大校长邓秀新院士欣然应约并作了大会特邀学术报告。从此,翻开了两校深入开展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的新篇章。

同年,埃及本哈大学一位访问华中农大的教授看完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感叹道:“我们与中国的科研差距起码是20年!”他们惊奇于华中农大的实验室和高质量的论文,于是,越来越多的埃及学者到访华中农大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

随即,双方的合作协议和备忘录签订,双方实质合作更加紧密。对于华中农大而言,在这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作为高校更多的是为沿线国家进行“科技帮扶”。

也正是这次论坛,邓秀新校长表示,要进一步扩大华中农大在埃及的“朋友圈”,让中埃的科研互动频繁起来。就这样,以本哈大学为埃及的战略支点,以埃及为北非的支点,华中农大与埃及的合作拓宽到更多高校和地区。

以此为起点,开罗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米希尔科技大学、水资源环境中心、国家水研究中心、沙漠研究中心等六家大学和科研机构陆续与华中农大取得联系,开展学术交流互访。

1 (133)

1 (487)

1 (122)

2016年12月,一场盛大的学术盛宴中埃农业科技合作论坛在华中农大召开。来自埃及3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狮山共同探讨中埃农业科学技术合作。1个主会场、5个分论坛、6场特约报告、58场专家特约报告,2位院士、70余名教师从不同角度分享华农的科研成就。

可以预见,2017年10月份,第二届中埃农业科技合作论坛将在本哈大学举办,届时,中埃学者将再次碰头,商讨农业科技合作大计。

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对于埃及,希望分享华中农大在中国农业生物科技领域第一方阵的前沿探索;而对于中国,探索沙漠农业科技领域的品种优势、独特性和多样性,将弥补更多的学术空白。

正是在这种合作的意愿下,华中农大在中埃合作科研项目申请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017年1月,双方共同申请国家科技部“一带一路”科技合作项目,6个大项目,每个项目50到100万不等。

中埃农业科技的深度合作从此打开。非但如此,华中农大还将国内农业科技领域的“大牛”介绍给埃及,务实推进两国科研合作。以园艺学为例,在交流过程中,埃及学者不仅能分享华中农大的柑橘,还能和华南农大、西南大学、湖南农科院专家一并讨论柑橘的前沿发展。

华中农大不仅与埃及开展广泛的科研交流,还与巴基斯坦、以色列、澳大利亚、苏丹、喀麦隆、尼日利亚等开展广泛的引智计划,大批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家来到华农,带动中国科研的国际化, 5个“111基地”像一个个引擎,驱动着高端智力引进、前沿学术交流和新兴学科生长。

而对于华中农大而言,在这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作为高校更多的是为沿线国家进行“科技帮扶”。即便这样定位,华中农大依然不计回报,坚守在路上。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