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理学院举办“青椒”说课教学经验分享会

核心提示: 1月5日下午,我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获奖者在逸夫楼A109会议室围绕“如何讲好一堂课”进行教学经验分享,理学院、生科院、食科院等学院100多名教师参与学习交流。

青年教师_副本

南湖网讯(通讯员 胡芬芬 黄可婧 刘星煦)1月5日下午,我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4位一等奖获奖教师在逸夫楼A109会议室围绕“如何讲好一堂课”进行教学经验分享,理学院、生科院、食科院等学院100名教师参加学习交流。该分享会由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理学院主办,理学院副院长吴承春主持分享会。理学院党委书记李金发、院长陈浩、湖北省教学名师陈长水教授及宣传部、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应邀出席。

好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欧阳亦聃教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为六个关键词:“感染”“兴趣”“丰富”“逻辑”“应用”和“前沿”。她强调,好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自发参与,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欧阳亦聃回忆了自己当年在华农的求学经历,她说,正是当年一批教学名师的引领,让她领会了优秀的教师要用情绪带动课堂。她重视教学过程设计,吸引学生兴趣。分享中,她以蔷薇科的教学为例,从学生熟悉的玫瑰出发,拉近蔷薇科植物和学生的距离。将理论知识和校园蔷薇科美景、生活现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理解和把握知识构架。

她还注重教授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一门课程快要结束时,她会要求学生用一页思维导图来构建所学知识体系,当看到各种精彩纷呈的章节知识导图时,欧阳亦聃满脸幸福地说:“学生们总能带给我惊喜,我在检验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她还提供了许多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主选题完成。比如上课时她问学生们有没有留意到学校的树叶变红了,于是有学生提出“杜英叶片由绿变红的原因探究”这一课题并形成课程论文,欧阳亦聃鼓励学生们探究后正式发表。

构建“语言—文化—思维”三位一体的有效课堂

外国语学院杜蕾老师首先分析了授课对象的特点,即大学英语B班比A班学生在英语基础特别是听说上偏弱,而且班级规模偏大,不便于开展语言类课程学习,但针对“00后”学生表现欲较强等特点,杜蕾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构建“语言—文化—思维”三位一体的有效课堂,因为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语言与文化、思维、认知有着最直接的关联,大学英语学习取决于学生的表现力与参与度,让学生主动、自主、合作学习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杜蕾表示,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她注重运用任务型教学(Learning by Doing)和合作式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这两种方法均强调提供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或练习的机会。她曾布置给学生小组一个合作学习任务,即以“一个本科生需不需要阅读像《哈姆雷特》这样的文学名著?”为题进行校园采访并在课堂上展示讨论,“从文案撰写、学生采访到剪辑合成、双语字幕,全是学生们合作完成,在制作过程中他们还经和我探讨方案的合理性,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全部被点燃了。

杜蕾认为,大学英语整体阅读主要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度阅读则需要教师对文章进行解构,梳理层次,特别是将主题进行升华。在谈及教育这个话题时,她将解读文章、文化溯源、话题写作等与中西文化思想结合起来,从文学的有用性出发,进而谈到“大学的使命不仅仅在于培训你,而在于让你接触人类最优秀的思想”,她从亚里士多德到莎士比亚,从宋代李淑的“书三味”观点,到我校邓秀新院士对课堂的认识,引经据典,串连总结,拓展学生视野。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兰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