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南湖视点 > 正文

校党委书记高翅在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核心提示: 3月10日,我校青年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高翅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寄语青年师生,勤读领风尚,力耕解疑难,立己肩重任,达人谋复兴。南湖新闻网现发布高翅教授演讲实录,以资学习、以飨读者。

大家早上好!在这样一个春和景明的周末,和青春在一起,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儿!首先要向这次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还要感谢上一届青联委员会委员、特别是主席团在姜道宏主席的带领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道宏者,宏道也。他们是第一届,因此是历史性的一届,将记入华农的史册。我向即将卸任的各位委员、副主席、主席致以崇高的敬意。道宏刚刚说:“华农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两三年。”人才辈出,我期待也相信会有这样的局面。我也相信卸任后他们会一如既往地关心青联的工作。我也曾经是青年联合会的一员,有一句话我记得叫“一朝青联人,一世青年情”。

今天这个场面让我想到华农人都熟悉的一个人——校歌的词作者朱再庵先生。今天的场景他在许多年前就预料到了:“萃俊秀于三楚,聚硕彦于一堂。雍雍穆穆,跻跻跄跄。”这就是今日的场景。我们的大学今年适逢“耕读双甲子”,在中国算得上最老的大学之一了。大学一定是有历史传承的,而大学又是常新的。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之谓也。为什么会“新”,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还有一代又一代青年教师和青年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共同努力,所以大学才是常新的。

大学是什么?有N多种解释N多种理解。我想,在九公里浪漫湖岸线和五平方公里占地面积的美丽校园里,我们在一起,就是一个共同体。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共同体呢?首先是教育共同体。教育共同体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我们自己要德才兼备,还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人才。其次大学一定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我们要探索新知、创新学术、追求卓越、卓尔不群。更重要的,任何共同体一定是一个价值共同体。既然如此,什么是我们的价值追求呢?我们的核心价值用什么来表达才能形成最广泛的共识呢?我以为就是校训的八个字:“勤读力耕 立己达人”。所以受道宏主席报告的启发,还有包括在会前拥军书记、勇政部长、从严常委等同志对我的提示,我想接下来谈几点感想,也是对我们的青年联合会,对学校青年师生的寄语和希望。我借校训说几句话:

第一句话,勤读领风尚。什么是大学?大学是 “学大”的地方,大学是问学的地方。简单地说,大学就是做大学问的地方。大家在大学里面,要努力成为“大学人”,要让“大学人”有丰富内涵。要成为“大学人”前提当然是要上大学。上学是什么?回归到最初的常识就是读书。那么,我们要读什么样的书?

首要的,就是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南,是我们的行动纲领。它开辟了三个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党治国理政新境界、我们党管党治党新境界。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的理想信念。

第二,要读经典。要向经典致敬,通过读经典使我们的精神丰富并强大起来。经典是文化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等,都要从经典当中去读和悟。看看习近平总书记的书单,我们就知道自己同真正的“读书人”“文化人”“大学人”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我特别主张和倡导自然科学的老师要多读一点人文社科类的书,人文社科类的老师也要读一些自然科学,这样我们的学科交叉融合,我们的科学思维方式,我们的学术视野,乃至人生格局就会不一样。

第三,要读前沿,读未知。大学是做学问的地方,是探究未知的地方。如果我们不知道还有未知,觉得自己什么都已知,那实际上意味着自己已经江郎才尽,学问在你这里就变成了“无学无问”。

最后,就是要读“人”。要多读身边的人,特别是要多读身边优秀的人。你看我们身边,傅廷栋院士、张启发院士、邓秀新院士、陈焕春院士,以及一大批受学生敬爱、受同行尊重的为人师者,都是我们身边的人,也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会说:“多少年以后,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我就成了你”。读人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过程。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读人,我们会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准确地、客观地看待自己。在校园里,特别是我们的青年教授们,形成了很好的风气。我曾经到过一些老师的办公室和实验室,碰到了其他学院、其他学科、其他课题组的老师在一起交流,我觉得这是最令人欣慰的。我记得在李国亮老师的实验室就碰到了其他学院、其他学科的老师一起在探讨科研问题,协同攻关。还有苗义良教授,他是做基因敲除的,他为整个学校相关学科的老师和学生科研做了很多服务工作。还有严建兵教授、姜道宏教授、曹胜波教授,凡是涉及到学校申报人才项目、重大项目,都能积极主动地提意见、提建议,出真言、出箴言。我们身边这样的典型太多了。我觉得这对我们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我们求真务实的学风起到了非常好的带动作用。刘春生教授所做的学问在我们学校目前还算是“小众”的研究领域,他为了把这个方向做好,自己举起一面旗帜,邀请世界、国内专家一起来组织论坛。杨万能博士是做表观遗传的。表观遗传的领域,我们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所做的工作都有他的贡献。无论过去做水稻,现在做很多作物,乃至延伸到各种植物,无论大小实验室,他都毫无保留的帮助建设。我觉得这是我们华农人必有的品质。当然也包括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的老师,例如李谷成、田北海、狄金华等等。青年能够引领未来,青年必须引领未来,我觉得就是要有这样的精神,这就是我们应有的作为。我们的青年教师不仅科研很赞,教书育人也很棒。欧阳亦聃教授很年轻,她去年首次参加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不小心”就拿到一等奖。其实她主讲的植物学是很难讲好的一门课。科研做得好,教学做得好,教书育人是表率,这是非常值得点赞的。信息学院的马彬广老师,他克服重重困难,春节期间带学生在香港参加国际竞赛,跟学生一起挤在一间条件很差的房间里备赛,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有机会请他给大家分享一下。还有李姗教授,在新成立的生物医学中心工作,也活跃在教学一线。她没在国外待过,但她的口语非常好,不带口音,很多美国人英国人听了都大为惊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这些老师就是一本本能给人启迪、给人激励的“活书”,值得我们去读。

刚刚我说的是“读”。“读”是大学人的日常,每天必修的功课,但要读多读好,读有所获,就必须要“勤”。“勤”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一个人是否有毅力,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志向和志趣,从他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是否“勤”就可以反映出来。业精于勤,读获于勤,所以要勤读。

第二句话,力耕解疑难。“耕”实际上就是实践,第一方面的含义是育人实践。对教师来说,我们要释疑解惑,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排忧解难;对学校而言,则要为所有人的成长成才排忧解难。大家都熟知韩愈的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过去更多专注于“授业”,不仅老师很关注,学生、家长也很关注。其实我以为更重要的是在“传道”,“道”和“术”相比,“道”是管总的,对人的成长更重要。还有“解惑”,我说“解惑”不仅仅是解知识之惑、知识点之惑,更重要的是解思想之惑、解精神之困。因此,我们老师教书育人、课程育人,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第二,我们一定要有科技创新。所谓解难,我自己改了一句话:“世上有难事,我农来登攀。”我们要有这样的劲头、这样的信心、这样的气势、这样的担当。第三,是更直接地实践。习总书记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所以,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实践当中来创新,解决实践当中、产业当中、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甚至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当中所存在的各种疑难。这里面,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解疑难带给我们探索未知的独特魅力。那么,这就是一种境界了。所以,力耕解疑难,就是要殚精竭力为国家、民族、社会乃至人类培养人才,解决各种疑难。

去年寒假我漫步校园常常会非常感动。我们学校有几个科研场所呈现出来的景象非常感人。我们的很多师生,并没有按学校放假的时间安排进入“休息模式”,而是夜以继日忙碌在实验室,每天夜晚,这些实验室灯火通明,令人动容。所以,我有天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说:“寒假模式狮山夜”。我想,这就是华农人的力耕。力耕就是奋斗,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必然是美丽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蒋朝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