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闻网

首页 > 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田媛:享受互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

核心提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怎样打造有温度的课堂?4月13日下午,“微助教”创始人、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田媛副教授应邀与我校近30位在线开放课程主持人分享交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学实践与创新案例。

田媛老师交流创新课堂案例-摄影:陈清泉

田媛老师交流创新课堂案例(供图 陈清泉

南湖网讯(通讯员 路畅  胡芬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怎样打造有温度的课堂?4月13日下午,“微助教”创始人、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田媛副教授应邀与我校近30位在线开放课程主持人分享交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学实践与创新案例。

“微助教”:打造有温度的课堂互动平台

分享会开始,田媛结合自己的教学成长经历和体会,带领老师们领略“微助教”的魅力。田媛介绍,“微助教”无需下载任何APP,只要关注其微信公众号并注册一个用户就能使用,这是田媛创办“微助教”的初衷——打造出一个又轻又方便的课堂互动平台,不仅为学生开辟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也给广大教师提供最简易高效的教学助手。

为帮助老师们更直观了解“微助教”的功能,田媛指导老师们现场演练了创建课堂、邀请助教、创建课程组、锁定课堂、组卷出题、课件使用、学生分组、签到、答题、讨论等。谈及“助教”功能时,她介绍说,多名教师可以共用一个账号并负责同一题库,这样就实现了分班管理和共享教学资源两个目标。教师还可以通过该平台直接收集学生资料,进行针对性教学甚至是科学研究。她引用2016年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来激励老师们使用 “微助教”提供的过程性评价数据和真实的课堂行为数据等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撰写科研论文,进而申请科研基金和教改项目等。

田媛在分享每个按钮功能时,注重阐释其背后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意义。谈到签到功能时,田媛列举出签到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她建议老师们在课堂的大屏幕上进行签到展示和修改操作,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更真实、更安心。“课堂签到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它的意义更在于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过程性行为评价和不定时、不定比行为修正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田媛这样认为。

随后,田媛通过“华农学生有什么样的特点?”等问题展示“微助教”的课堂讨论功能。田媛轻轻一点,大屏幕上立刻呈现出一张布满答案关键词的热度图,图片正中显示出“朴实”“勤奋”等词语。田媛解释说,这是词云检索聚焦形成的。她说:“98后、00后是脑洞大开的一代,通过收集学生们的即时反馈、甚至是不同意见和见解,实现翻转课堂和研讨课堂,促使老师及时更新知识,有效进行教学反思,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我们何乐而不为?”田媛表示,一名好的教师永远不会为了教学法而教学,也永远不会为了教学手段而教学,只会为了教学目标而教学,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而教学,这种的课堂才有温度,才有吸引力。

田媛提出,老师们可以把“微助教”看作是一种教学乐高积木,一种私人订制各取所需的助教工具,成为整个多元教学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而并非是教学的主体或全部。她认为,“微助教”通过高效的信息化互动手段,增强了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控制感”和“节奏感”,激发了学生课堂的“存在感”与“参与感”,促进了“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我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习,让他们享受课堂;帮助老师教学,让他们轻松有效地上课。有一天,全国所有的老师,无论学科、无论专业、无论课程,大家所有的教学需要和课堂应用都能在‘微助教’上得以实现,并且用的很顺畅,这就是我的终极梦想!”

创新课堂案例:课堂需要温度,教育应该包容

田媛还以湖北省在线联盟优质课“心理学基础”为例,与老师们分享教学创新课堂的案例及实践。该课程采用了课堂讲授和网络学习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心理学专业和其他专业的不同学生采用英文和中文两种教材,这样在创新的基础上更多了一种因材施教的合理化。

“教学理念是人的自我认识与毕生发展。所谓对课程认识的创新,是基于科学研究的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是毕生发展的探索。”田媛依据课堂教学的“5重境界”理论(即安静、问答、对话、批判、讨论),提出教学必然经历的四个转变:即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由单一的专业教育变为通识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由课堂为主变为课内外相结合、由只靠结果评价变为结果和过程相结合的教学评价。

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田媛认为,深化内容和强化应用是教学内容创新的关键点,就是将基础知识、前沿进展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田媛举例知乎网和果壳网相关案例来说明实践应用的重要性。通过展示心理学专业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归纳出的课程知识体系,强调将系统的教学设计、知识体系构建和深入思考充分协调融合,教会学生思维方法论,形成有系统有逻辑地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田媛认为,创新型启发式是教学方法创新的核心,而其关键就在于“启发”二字。田媛讲述了她的学生亲临其境启发式的情绪舒缓课堂体验,实际效果虽然因人而异但其启发目的确实达到了。而后田媛展示出多张以16个圆圈为基础的绘画作品,作画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各不相同,田媛通过讲解图画作品的内涵让老师们深切体会到启发式教学方法对人的创造力激发作用非凡。

关于教学目标与意义的反思,田媛总结道:“教学需要温度,教育应是多元包容,没有对错之分,需要同学们培养独立思考、乐于表达的习惯。信息化技术能更好地实现共享教育。而基于科学研究的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毕生发展的探索,归根到底还是人的教育与人的发展。”

我校不少老师与田媛就有关“微助教”使用、创新教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展开讨论。理学院康勤书副教授认为:“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更好地利用学生迅速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不压抑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非常重要。微助教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它可以成为老师和学生沟通互动的一个桥梁。”

【人物链接】田媛,心理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成员。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湖北省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校第二届创新课程教学竞赛一等奖等。主讲《媛知媛谓讲心理》网络微课程点击量突破80万次,深受学生好评。与合作团队共同开发课堂互动平台“微助教”得到国内广泛认可,已惠及全国150万余学生,完成1000余万次课堂互动。

审核人:肖湘平

责任编辑:付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