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参与,共享运动本味
运动会是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运动员们用行动展现运动风采、诠释运动真谛。
坚持、奋进、超越,社会学1904班的段明莉在比赛最后关头咬紧牙关、努力冲刺,连超两人抵达终点。从高中就开始,段明莉就享受奔跑的感觉。女子3000米长跑对体力、耐力和毅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尽管还是没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但她乐观地表示,她竭尽全力,没留遗憾。“长跑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路途很长,得失就显得不那么必要了。当你回望自己跑过的路,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尝试马拉松。”
经管院运动员在进行男子4x100米接力赛(学通社记者 王依凡 摄)
在阵阵加油声中,经济管理学院代表队取得男子15x50米迎面接力赛亚军。作为经管院接力跑项目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国营1802的詹维奥表示,男子15x50米的团队项目对于队员的配合有着极高的要求。“在训练中,队员们会以在交接棒时喊出队友名字的方式来熟悉彼此。同时,整个训练过程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出团队默契。今天取得的亚军是我们共同的努力的结果,我为每一名队员感到骄傲。”在他看来,团队合作是运动精神的一种体现,团结能带来整个团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后保部代表队以50秒649的优秀成绩蝉联教职工4x100米冠军。后保部十分重视本次运动会,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赛事。为了提高耐力,队员们每天下午四点钟都会相约去健身房锻炼。比赛中,他们在弯道冲刺、交接棒等方面零失误发挥,反超其他队伍,展示出不俗的实力。谈及比赛过程,一位队员露出笑容,“就吼出来,把气势摆出来。”
幕后付出,助力赛事进行
赛事激烈的运动场边有那么一群人,坚守不同的岗位,怀抱相同的信念。他们是幕后工作者,身在幕后,心系赛场前沿。
同学正在认真写喜报(学通社记者 包丞 摄)
志愿者在进行赛前核对(学通社记者 万思邑 摄)
志愿者们正在填平沙坑(学通社记者 万思邑 摄)
无数次的弯腰,只为维护规整的比赛场地。在跳高比赛中,武汉体育学院的实习老师何雪滢主要负责复位掉落的跳高横杆。“虽然今天有点晒,重复的动作也令人觉得有些疲惫,但是我很高兴能为健儿们服务。”维护跳远场地的赵泽熙的工作是在每位选手完成跳远后铲平沙坑,以保证测量成绩的公平。“工具比较重,几趟下来也是挺累人的。” 赵泽熙说,“不过我本身也喜爱体育运动,我想以这样一种方式参与运动会。”
阳光下,各院大本营前的一张张红色喜报分外鲜艳。生科院的牛翘楚是宣传委员,自幼学习书法的她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挥毫将运动员的成绩记录在红纸上。“之前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好看的字体并进行临摹,就是希望喜报能以更完美的形式呈现运动会的精彩。”
运动会的精彩离不开所有幕后工作者的辛勤工作。记录员精神高度集中,为每一位运动员负责;志愿者们或搬运着整车运动器材,或手提数桶工具,或清点核对运动员服装,奔波在运动场的各个角落。场上的呐喊与欢呼或许不属于他们,但正是他们的付出助力了运动会的有序进行。
大众评议,实现透明公开
大众评审正在召开评审会议(学通社记者 万思邑 摄)
今年的精神文明奖采用了全新的大众评审团投票的评比形式。为提高同学们的参与度,运动会精神文明奖评比工作组开辟了多种渠道征集同学报名参与评选,通过抽签的方式从每个院选出1位同学组成大众评审团。运动会精神文明评比工作组对14名同学进行相关培训,使其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评审过程中,评审团每半日召开一次陈述会,讨论、评定各学院的表现,最后以实名制独立为各学院打分排序。“在评审过程中我们会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大本营整洁度、观众秩序以及整体精神面貌等。”外国语学院1805班的王婷说。评审团成员们用自己的力量,让评比更公正,使比赛更科学。此外,本次评审过程做到了透明公开。评审会现场开放,师生可以自由旁听,同时现场直播;还设了监督意见箱,收集师生的意见。
大众评议团在抽签
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校运会精神文明奖相当于综合荣誉奖,各学院高度重视,竞争激烈。过去评委是由各学院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多少存在不够公正的现象;今年彻底改革评选办法和规则,把权利归还给同学们。“我以观察员身份旁听了上午的大众评议会,为同学们的认真负责态度、关注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和独立评判的能力感到非常高兴。”他说,“不同的看法在评议会上得到了公开坦诚地表述,带来了观念的碰撞。不管最终打分如何,大众评委的独立判断和自由表达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在19日下午,大众评审团宣布了精神文明奖获得单位,这在校运动会历史上创造了第一次。
师生参与、师生融合、创意鲜活、强调竞技、关注幕后……新甲子的第一场运动会积极创新改革让这届运动会气象一新,更会回味无穷……
记者手记:
大约在5年前,笔者第一次负责全校运动会宣传报道工作。当时有一位同学投递了一篇《谁的运动会?》的新闻评论,直指“被要求”“被组织”“‘看客’心态”“只为争取精神文明奖而努力”。
出于对思想和文字的爱惜,笔者“冒险”把这篇文章加到了南湖新闻网。
从那时或者更早开始,笔者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审视运动会,站在体育育人的角度,历年运动会沿袭历史做得比较好,谋划创新思考不太多。
而第58届田径运动会却给人以耳目一新:不设主席台、不统一服装、不走正步不喊口号、不强制观众,精神文明奖第一次尝试大众评审团评选,开放、体验、参与、欢乐,鼓励个性、鼓励创新,整个运动场是一个竞技场,也是一个师生的大Party。
这种细微变化和探索,醇化之后即是育人,往大了说,也是“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和“人人事事时时处处皆育人”的内在驱使。
这种探索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他们需要张扬个性、渴望展露才华,不情愿“被安排”“玩套路”,即便在细节也同样呼唤公平的参与权和全新的体验感。
运动会的变化,实际上是传承历史、更是改变和创造历史。
由此推及,2019年新甲子元年学校开启的全新面貌同样让人感喟:党代会召开、机构改革、干部调整、“两季”育人、主题教育,一脉相承又渐次推进,学校正在搭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意义深远的“骨龙架”。
这蕴含着一种追求卓越的草创精神。诚如鲁迅所言,“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当此之时,可以告诉那位新闻评论的作者,他当年那句期望“我坚信这一天很快就将到来。你说呢?”已经慢慢变成现实。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 蔡梦倩 尹修颀 董伟骞 李帆 陆天伟 路遥 罗正威 庞万通 唐源 王思涵 谢筱逸 周易 川竹 审核人:吴义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